RSS订阅

科普园地

  • 为探索大脑如何控制运动的奥秘,美国哈佛大学与谷歌深度思维实验室的科学家合作,创造出一个“虚拟大鼠”——生物力学上逼真的大鼠数字模型。这个“大鼠”有一个人造大脑,可像真正的啮齿动物一样四处走动。该成果代表了一种人类研究大脑如何运作的新方法。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科学家发现,蜜蜂可以检测到人类呼吸物中与肺癌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而且,蜜蜂只需闻细胞培养物的“气味”就可以区分出不同类型的肺癌细胞。这些发现有望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新测试模型,尽早诊断出肺癌。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生物传感器与生物电子学》杂志。
  • 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医学院科学家研究表明,当实验鼠睡眠不足时,一个与长期记忆有关的关键大脑信号会减弱,即使睡眠不足后再正常睡眠一晚也不足以修复。这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睡眠不足会破坏记忆力,并有望帮助科学家开发针对性疗法。相关论文发表于12日出版的《自然》杂志。
  • 在非洲东南部稀树草原的林地,雨季总是十分短暂。这里每年有大约8个月的时间都十分干旱,只有雨季那瞬息万变的降水会形成一些临时的小水坑或者小溪。然而,1968年,科学家R.A.朱布(R. A. Rubb)竟然在如此干燥和不确定的环境中发现了一种神奇的鱼,名为非洲鳉鱼(Nothobranchius furzeri)。
  • 蚊子是让人厌恶的小生物,但在广州,居然有一家我国最大的“蚊子工厂”,工人们不仅细心地照料它们,每天还提供新鲜的羊血让它们享用。
  • 在 2024 年 4 月 18 日的《侨报》中,报道了一项由华盛顿州立大学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eLife》杂志上公布的重大发现。研究指出,有三种细菌,即肠道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科塞里柠檬酸杆菌,在进入人体后会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行为,可被形象地称为“吸血鬼”现象。
  • 一次大汗淋漓的锻炼后,大部分人恐怕等不及来一次痛快的淋浴,冲洗掉皮肤上的汗液和黏腻感。事实上,我们的身体内部也在不断地自我清洁:淋巴系统、排尿和排泄过程等,都在帮助清理身体内部的废物。
  • 杜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已经确定了当一个人遇到花生、贝类、花粉或尘螨等过敏原后,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是如何倒下的。
  • 用过氧化氢和维生素 C 处理黑色素瘤细胞时,黑色素瘤细胞的 DNA 损伤更严重,细胞死亡率更高,而正常的皮肤细胞则受到保护。
  • 人脑在生命早期具有更强的可塑性,可以很容易地学会仅根据亮度来识别物体。在生命早期,色彩信息的匮乏实际上可能对发育中的大脑有益,因为它可以学会根据少量的信息识别物体。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共3219篇文章/共322页
栏目搜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