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科普园地

  •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功能形态学家Deborah Bird说:“犬是哺乳动物中嗅觉最灵敏的物种,特别是某些品种的狗,嗅觉更强。”
  • 4月21日,记者从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昆士兰大学、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等研究机构组成科研团队,在东非地区肯尼亚和乌干达进行大规模蝙蝠和啮齿动物病毒组调查,并基于华大智造T系列测序平台宏转录组测序,揭示上述野生动物所携带病毒相关特征。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微生物组》。
  •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科学家展示了一种基于RNA的疫苗新策略。该策略对多数病毒毒株都有效,甚至婴儿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也可安全使用。15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论文描述了该疫苗的工作原理及功效。
  • 养猫可能会使一个人患上精神分裂症相关疾病的风险增加。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对过去44年中发表的17项研究进行了分析,发现了这一关联,并呼吁进行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更好地理解猫对心理疾病的潜在影响。
  • 每年秋天,一种名叫黑冠山雀的小鸟都会储存数以千计的种子、昆虫和其他零食,以度过严冬。但这些娇小的动物如何记住如此多食物的埋藏地呢?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每次存放食物时,它们的大脑都会产生“条形码记忆”。这一发现可为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如何创建和存储记忆提供新见解。
  •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对于很多人来说,它并不陌生。众所周知,帕金森病高发群体是老年人,然而近年来却有不少传闻称:“一些年龄低于 20 岁的年轻人,也会患上‘青少年帕金森氏征’”,另外,“帕金森病是遗传病 ”“ 帕金森病是不治之症 ”“手抖就是帕金森病 ”等说法也是广为流传……
  • 4月8日记者获悉,中山大学、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与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合作,揭示了不同生境下蚊虫病毒的多样性、传播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地理谱系特征,在多维尺度上为研究蚊虫病毒组提供了重要新见解。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生态与演化》上。
  • 一项对猴子的研究表明,除了调节运动,小脑在基于奖励的学习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雄性猴子后外侧小脑的可逆性失活阻碍了新的视觉运动关联的学习,但对运动参数或同一任务的熟练表现没有影响。
  • 科学家研究脊髓发育时意外发现,关闭小鼠胚胎一个关键基因会导致长出额外的腿,该基因原本用于控制前后肢及生殖器的发育方向。这项研究将为理解发育异常疾病提供新思路。
  • “全身甚至脸上随时随地出现大片的红肿、瘙痒,感觉自己生活得已经非常仔细了,每天打扫卫生,衣物勤洗勤换,不知道为什么还会过敏,而且越来越严重。”每到春天,家住马鞍山市的张女士就苦不堪言。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共3228篇文章/共323页
栏目搜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