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动物模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研究进展/动物模型
  • 通过基因修饰技术获得人类肿瘤或肿瘤易感小鼠模型已被各国学者普遍接受。与理化诱导剂相比,此类技术制备的人类肿瘤小鼠模型的特点是,模型小鼠遗传背景单一,突变效应不掺杂其他体细胞突变的影响。
  • 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spontaneous animal models)是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人工处置,在自然条件下发生或由于基因突变的异常表现通过遗传育种保留下来的动物模型。自发性动物模型以肿瘤和遗传疾病居多,可分为代谢性疾病、分子性疾病和特种蛋白合成异常性疾病等。
  • 复制模型时必须强调从研究目的出发,熟悉诱发条件、宿主特征、疾病表现和发病机制,充分了解所需动物模型的全部信息,分析是否能得到预期的结果
  • 建立疾病模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防治人类疾病。因此,疾病模型研究结果的可靠程度取决于模型与人类疾病的相似或可比拟的程度。
  • 近年来,CRISPR/Cas9已被成功应用于不同物种基因组的遗传修饰。最近,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遗传研究所的李晓江博士,在国际学术期刊《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发表综述文章,讨论了用CRISPR/Cas9技术来构建大型动物模型,能够更为真实地模拟人类退行性疾病。
  • 为了减少小肝综合征的发生,移植学家在扩大移植肝的体积方面做了诸多尝试,其中双供肝移植为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 随着临床上减体积肝移植的发展,大鼠减体积原位肝移植模型也应运而生。临床上对成人活体肝移植的供肝体积匹配有着严格的要求,供肝体积的相对和绝对不足(供肝重受体体重比GRBW小于0.8%或移植肝受体肝体积比GV/SLV小于40%)均可能导致受体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和代谢需求得不到满足,发生小肝综合征。
  • 大鼠肝移植技术出现已有40年历史。随着免疫学、移植学、药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大鼠肝移植技术的应用价值不断扩大。
  •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学者在2015年第6期的《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发表了利用TALEN技术高效制备TXNIP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文章。
  • 人体全身和器官的特异性纤维化疾病是全世界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死亡率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很大。尽管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其分子路径是复杂的。
  • 人源化小鼠模型是指带有功能性的人类基因、细胞或组织的小鼠模型。这种模型通常被用做人类疾病体内研究(in vivo study)的活体替代模型。
  • 来自中国中山大学、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联合课题组认为,单细胞寄生虫(布氏锥虫和刚地弓形虫)与癌细胞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可以使用它们作为模式生物来研究癌症的起源。
  • 选取转基因血管荧光斑马鱼幼鱼,建立眼部血管新生模型,以FDA已认可的药物Avastin作为阳性药,通过观察视网膜血管面积评价待测样品是否具有抑制血管新生、进而快速,直观,准确地筛选出合适的药物。
  •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抗感染免疫与疫苗研究课题组近日建立了一种流感研究新型感染动物模型。专家认为,这是首次建立了更加类似流感自然感染的动物模型,为流感研究提供了真实、有效的技术平台。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病毒学杂志》。
  • 环特生物建立了AlCl3诱导的斑马鱼AD模型、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AD模型等,可用来筛选胆碱能学说靶向药物或Aβ靶向药物。
首页 上一页 104 105 106 107 108 下一页 尾页 共1647篇文章/共110页
栏目搜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