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碱对新西兰兔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究秋水仙碱对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雄性 新西兰白兔 32 只,3 月龄,按空白对照组(n = 8)、模型组(n = 8)、秋水仙碱组( n = 8)、匹伐他汀组( n = 8)进行 分组。 实验组高脂饲料诱导 2 周后行颈动脉液氮冻伤,术后 8 周和术后 12 周分别检测兔血清血脂水平及高敏 C 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 6(interleukin 6,IL-6)表达水平。 术后 12 周处死,取颈动 脉做石蜡切片,HE 染色观察血管组织形态,实时定量 PCR(RT-qPCR) 检测斑块内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沉默信号调节因子 1(sirtuin 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 γ 辅激活因 子 1α(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gamma coactivator-1α,PGC-1α) 基因表达水平,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检测斑块内 p-AMPK、SIRT1、PGC-1α 蛋白表达水平,并做 p-AMPK、SIRT1、PGC-1α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斑块内 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检测。 血管内超声(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评估斑块形成 情况。
结果 术后 12 周时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匹伐他汀组血脂水平、炎症指标较同时期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升高 (P < 0. 05),与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hsCRP、IL-6 明显降低(P < 0. 05)。 液氮冻伤术后均可见内膜增生,模型组可见典型动脉粥样 硬化不稳定斑块形成;斑块内及增生内膜可见 p-AMPK、SIRT1、PGC-1α 的表达增加,其中秋水仙碱组表达最高(P < 0. 05)。 IVUS 观察发现模型组颈动脉管腔中重度狭窄,伴有斑块破裂及内膜下血肿,而秋水仙碱组、匹伐他汀组仅 表现为管腔中度狭窄,无斑块破裂征象;与模型组、匹伐他汀组相比秋水仙碱组 MDA 含量下降、SOD 活性上升。
结论 秋水仙碱能够延缓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其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脂蛋白活性和胆固醇吸 收,活化 AMPK 从而激活去乙酰化酶,增加 SIRT1、PGC-1α 表达,提高斑块炎症因子释放阈值,从而抑制氧化应激 及炎症反应。
- 没有相关内容!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