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科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果蝇的三点试验

2012年12月12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生物秀 作者: 责任编辑:test

一、实验原理

基因图距是通过重组值的测定而得到的。如果基因座位相距很近,重组率与交换率的值相等,可以根据重组率的大小作为有关基因间的相对距离,把基因顺序地排列在染色体上,绘制出基因图。可是如果基因间相距较远,二个基因间往往发生二次以上的交换,这时如简单地把重组率看作交换率,那么交换率就要低估了,图距自然也随之缩小了。这时需要利用实验数据进行校正,以便正确估计图距。根据这个道理,可以确定一系列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例如a、b、c三个基因是连锁的,要测定三个基因的相对位置可以用野生型果蝇(+++,表示三个野生型基因)与三隐性果蝇(a,b,c三个突变隐性基因)杂交,制成三因子杂种abc/+++,再把雌性杂种与三隐性个体测交,由于基因间的交换,从而在下代中得到8种不同表型的果蝇,这样经过数据处理,一次试验就可以测出三个连锁基因的距离和顺序,这种方法,叫做三点测交或三点试验。

二、实验目的

1.了解绘制遗传学图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

三、实验材料

黑腹果蝇品系:

野生型果蝇(+++)长翅、直刚毛、红眼。

三隐性果蝇(msn3w)小翅、焦刚毛、白眼。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

1.用具:解剖镜,麻醉瓶,海绵,毛笔,镊子,吸水纸,培养瓶。

2.药品:乙醚。

五、实验说明

1.性状特征:三隐性果蝇(msn3w)个体的翅膀比野生型的翅短些,翅仅长至腹端,称小翅(m),刚毛是卷曲的,称焦刚毛(sn3)或卷刚毛,眼睛是白色(w)。这三个基因都在X染色体

2.交配方式:把三隐性雌蝇与野生型雄蝇杂交,所得子一代的雌蝇是三 。(横线——表示一条X染色体,箭头横线→表示一条Y染色体)。子一代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测交后代,如图7-l所示。

子一代的雌蝇表型是野生型,雄蝇是三隐性。得到的测交后代其中多数个体与原来亲本相同。同时也会出现少量与亲本不同的个体,称重组型。重组型是基因间发生交换的结果(图7-2)。

子一代雌蝇是三因子杂合体,可形成八种配子,而子一代雄蝇是三隐性个体,所以子一代雌雄蝇相互交配时,子二代可得到八种表型。根据八种表型的相对频率,可以计算重组值,并确定基因排列顺序。

3.图距和重组值的关系:图距表示基因间的相对距离,通常是由二个邻近的基因图距相加得来的。重组值表示了基因间的交换频率,所以图距往往并不同于重组值。图距可以超过50%,重组值只会逐渐接近而不会超过50%,只有基因相距较近时,图距才和重组值相等。

六、实验步骤

1.收集三隐性个体的处女蝇,培养在培养瓶中,每瓶5—6只。

2.杂交:挑出野生型雄蝇放到处女蝇瓶中去杂交,每瓶5—6只。

贴好标签,在25℃中去培养。

3.7—8天以后,出现蛹。倒去亲本。

4.再4—5天后,蛹孵化出子一代(F1)成蝇,可以观察到F1雌蝇全部是野生型表型,雄蝇都是三隐性。

5.从F1代中选20—30对果蝇,放到新的培养瓶中继续杂交。每瓶5—6对。

6.7—8天后,蛹出现,倒去亲本。

7.再4—5天后,蛹孵化出子二代(F2)成蝇,开始观察。

8.把F2果蝇倒出麻醉,放在白瓷板上,用实体显微镜检查眼色、翅形、刚毛。各类果蝇分别计数。检查过的果蝇倒掉。过2天后再检查第二批,连续检查8—10天,即3—4次。在25℃下,自第一批果蝇孵化出10天内是可靠的,再迟时F3代可能会出现了。要求至少统计250只果蝇。

七、实验结果

按下列顺序填表和计算(所列数字系举例说明)。

1.先写出所得到的F2代八种表型,填上观察数,计算总数。

2.填写“基因是否重组一栏”。因为测交亲本是三隐性,所以若基因间有交换,便可在表型上显示出来。因而从测交后代的表型便可推知某二个基因是否重组。

3.计算基因间的重组值:

m—sn3间的重组值

m—w间的重组值

w—sn3间的重组值

4.画遗传学图:

m—w间重组值小于m—sn3间和sn3-w间重组值之和,这是什么原因?

5.计算双交换值:

m-w间重组值小于m-sn3与w-sn3间重组值之和,这是因为两个相距较远的基因发生了双交换的结果。而这种发生了双交换的果蝇在基因顺序尚未揭晓时,也就是说,当遗传学图还没有画出时,是难以确定的。遗传学图画出以后,可以分析出m-w间发生双交换能产生两种表型的果蝇:m+w(小翅、直刚毛、白眼)和+sn3+(长翅、卷刚毛、红眼)。这两种果蝇计有八只,在计算m-w间重组值时,这个值没有被计算进去。二个相距较远的基因的重组值被低估了。低估的值是

8/1000×100%=0.8%

因为是双交换,所以再乘以2,得0.8%×2=1.6%。这就是校正值。画出图距。

6.计算并发率和干涉:

如果两个基因间的单交换并不影响邻近两个基因的单交换,那么预期的双交换频率应等于两个单交换频率的乘积。但实际上观察到的双交换频率往往低于预期值。因为每发生一次单交换,它邻近也发生一次交换的机会就减少一些,这叫做干涉。一般用并发率来表示干涉的大小。

干涉=1-并发率

在上例中:

并发率

干涉=1-0.26=0.74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