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模型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属疱疹病毒β亚科,为线状双链DNA病毒,具有潜伏-活化的生物学特性。HCMV感染在我国相当普遍,在免疫正常人群多为无症状感染和潜伏感染。但是在一些特殊人群(包括胎儿、幼婴及免疫抑制者),HCMV感染可导致严重疾病。巨细胞心肌炎是心肌炎中最致命的形式,其特征是病情快速恶化,预后比其他形式的心肌炎要差。建立小鼠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可为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药物筛选、疾病发病机制以及疾病预后评估提供一个良好研究平台。
1.病原体 取健康纯系BALB/c小鼠(雌性,6~8周龄,体重20~22g),肌注甲基泼尼松龙注射液,每次剂量为每只2mg,每4天注射1次,第一次肌注甲基泼尼松龙后第2天小鼠腹腔接种每只10 000 pfu MCMV K181病毒悬液,接种病毒后14d用眼球摘除法处死小鼠,无菌分离小鼠唾液腺置无血清Dubecco MEM Eagle培养液(DMEM,Gibco公司)中,每个唾液腺用1ml无血清DMEM培养液组织匀浆,3000r/min离心30min,收集病毒上清,分装置-80℃冰箱保存备用。
2.动物 健康纯系5周龄BALB/c小鼠。
3 感染途径 腹腔接种巨细胞病毒MCMV K181病毒悬液(每只10000pfu)。
4.病理表现 小鼠腹腔接种10000 pfu病毒悬液后第3天,取小鼠心肌组织匀浆,离心取上清200μl接种于MEF,第7天即可见到明显的细胞病变CPE(细胞变大、变圆、脱落)。在MCMV感染后第3天可在小鼠心肌组织切片中发现心肌间质和血管内皮中出现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性病灶,7~10d达高峰,心肌间质内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结构溶解、破坏、空泡变性等,随后炎性细胞浸润逐渐减少(图32-3)。追踪观察病毒感染后3~4个月仍可观察到小鼠心肌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病灶。
5.优缺点 巨细胞病毒属疱疹病毒科,具有严格的种属特异性,所以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动物模型不能建立。用小鼠巨细胞病毒感染小鼠,可以建立一种合适的小鼠巨细胞病毒感染性心肌炎模型进行体内模拟研究。小鼠巨细胞病毒和HCMV感染所致心肌组织损害亦非常相似,小鼠巨细胞病毒感染靶器官包括肝、肺、肾、唾液腺和心脏等,均可造成相应组织病理损害并可检测到小鼠巨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致病力较弱,小鼠巨细胞病毒K181株接种前经小鼠唾液腺传毒增殖后毒力增强,易于感染小鼠建立模型。对于巨细胞病毒致病机制研究、心肌组织病理损害进程以及抗巨细胞病毒药物筛选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