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科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果蝇的性状观察和饲养管理

2012年12月11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生物秀 作者: 责任编辑:test

一、实验目的
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性,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和突变性状。
二、实验原理
普通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为双翅目昆虫,具完全变态。用果蝇做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生长迅速,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因此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分析;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加之突变性状多达400以上,且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
三、实验材料
野生型果蝇及几种常见的突变型果蝇。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试剂
生化培养箱、双筒解剖镜、镊子、銻锅、电磁炉、高压灭菌器、电热恒温干燥箱、培养瓶、棉花塞、烧杯、玻棒、棉签、滤纸。
乙醚、酒精、丙酸、酵母粉、琼脂、玉米粉、白糖。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生活史的观察  果蝇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连续的发育阶段(图3-1)。
卵:卵白色,长椭圆形,长约0.5mm,在背面的前端伸出一对触丝,它能使卵附着在柔软的食物上,不至于深陷到食物中去。
幼虫: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后,经过两次蜕皮到第三龄期,体长可达4~5mm。在解剖镜下观察可见一端稍尖为头部,并且有一黑点即口器;稍后有一对半透明的唾腺,每条唾腺前有一条唾腺管向前延伸,然后会合成一条导管通向消化道。神经节位于消化道前端的上方。
蛹:幼虫生活七天左右即化蛹,化蛹前从培养基中爬出附在瓶壁上,渐次形成一个棱形的蛹。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为深褐色,这就显示即将羽化了。


图3-1 果蝇生活史
1.卵 2.一龄幼虫 3.二龄幼虫 4.三龄幼虫 5.蛹
6.成虫(雄) 7.成虫(雌)

成虫:刚羽化出的果蝇,身体狭长,翅还没有展开,身体较白嫩,此时野生型体色与黑檀体体色都是一样的,没有多大区别。不久,蝇体变为粗短椭圆形,双翅展开,体色加深,如野生型果蝇的体色成为灰褐色,突变型黑檀体果蝇的体色成为乌黑色。

果蝇生活周期的长短与温度关系密切,30℃以上时果蝇则将不育且濒临死亡,低温则使它的生活周期延长,同时生活力也降低。培养果蝇的 最适温度是20~25℃。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