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长生不老不是梦
提升寿命上限的目标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除了治疗疾病、均衡营养、减少环境污染、适量运动等方法外,发掘控制衰老或长寿的基因成为最受科学家、也是最有潜力的途径之一。
线虫是体长1厘米左右的小生物,约由1000个细胞构成,栖息在土中,最长寿命不到22天,很适合用来做寿命实验。控制线虫寿命的基因有许多,破坏其中“时钟1基因”(clock 1 gene)可使线虫的寿命延长1.5倍。科学家们发现,人类也有与时钟1基因大致相同的基因。研究人员除了找到时钟1基因,还找到了“年龄1基因”(age 1)、“daf-2”等受损会延长寿命的基因。人类的DNA中原来就有负责化解活性氧毒性的基因,我们也可以采取活化该基因的办法,以防止老化。
科学家的研究已经发现,热量限制可以延长包括哺乳动物在内的许多物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其原因,一种解释是它减少了氧自由基对细胞造成的损伤。利用酶聚合反应,通过抗氧化剂来控制氧化压力。研究发现,由于限制热量摄入而延长生命的现象与一种叫作SIR2基因有关。
科学家还发现,一种成为“我还活着”的基因一旦发生改变,就会使果蝇寿命延长一倍。人体内也存在这种基因,它是通过改变新陈代谢来发挥作用的。有一种早衰症,病症是过早脱发、白内障、血管钙化、冠心病、糖尿病、以及癌症等,病人的平均寿命是47岁,而这种疾病就是一种基因导致的。
DNA缠绕成的染色体末端,有称做端粒(telomere)的区域。控制着细胞的分裂次数,端粒随着细胞分裂每次变短,短到某个程度,细胞将不再分裂。人的一生中,细胞大约能分裂50~60次。因此端粒是控制生理寿命的生物钟,而端粒长短就成为表示细胞“年龄”的指标。如果加入一种“端粒酶”阻止它缩短,就可使细胞保持年轻,人就像吃了“唐僧肉”一样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
- 没有相关内容!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