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饲养管理

实验动物的个体标识技术

2023年09月15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医学动物实验技术》 作者:魏泓 主编 责任编辑:yjcadmin

在生产和实验中,为区别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组别,需采用相应的动物标识方法,理想的标识方法必须符合标记明确易辨认,对动物损伤小且操作简单的基本原则,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不采取将标记做在动物身上的方法。群养的动物可以按其特有毛色、花纹进行识别,如猴、犬常通过照片和文字记录其外表和毛色特征,单笼饲养的动物可在笼上挂牌标注。当这些方法不能满足实验要求时,可采用以下方法对动物进行标记。

一、非损伤性标识技术

(一)染色法

染色标识是用化学染色剂在动物体表明显部位涂染的方法,操作简便,对动物损伤小,是实验室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白色或浅色的动物,尤其适合小动物,白色或者浅色无花纹的小鼠、大鼠、豚鼠、兔均可采用。由于染色标记可自行褪色,长期实验中需要定期复染。染色标记也可因为动物间的摩擦、舔毛、尿液或水浸渍、被毛脱落等原因而破坏,因此需要经常检查,及时复染。此外,需注意动物会试图舔干被染的被毛,因此摄入少量染色液,可能对动物的健康和实验观察有潜在影响,如可以看到摄入苦味酸的小鼠血清颜色变深。

1.标识规则  10以内的编号可使用一种染色液在不同部位涂染,100以内的编号需使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染色液进行涂染,一种颜色代表十位数,另一种颜色代表个位数。涂染规则如图3-1-40所示。

2.染色操作  用毛笔(或以镊子裹上棉花代替)蘸取适量染色液,逆毛涂刷。由于动物被毛生长有一定方向,逆毛涂刷可将被毛从毛根至毛尖全部染色,顺毛时仅在毛尖染色且染色液容易到处流淌。染色后待被毛稍干再放开动物。

如无染色液,也可用油性记号笔进行临时性标记,大鼠和小鼠可在尾部用不同的比划代表数字(图3-1-41),该标记仅维持2~3天。兔和豚鼠可在耳部皮肤直接书写编号。

3.常用染色液  3%~5%苦味酸溶液,涂染成黄色;将苦味酸溶于无水乙醇制成饱和苦味酸乙醇溶液,乙醇易挥发,染色时可避免染色液流淌。

2%硝酸银溶液,涂染成咖啡色,涂后需光照10分钟。

0.5%中性红或品红溶液,涂染成红色。

煤焦油乙醇溶液,涂染成黑色。

龙胆紫溶液,涂染成紫色。

(二)剪毛法

剪毛标识是在动物体表相应部位剪去被毛的标识方法,操作简便,不损伤动物,标记也容易辨识。但由于动物的被毛不断长出而使标记逐渐消失,因此只适合短期研究。小鼠、大鼠、豚鼠之类的小型啮齿类可按单色涂染标记的规则剪毛,犬、兔等大、中型动物还可用剪毛刀在动物体侧或背部剪出号码。

(三)挂牌法

挂牌标识是让动物佩戴印有编号的号牌进行标识的方法,号牌法不受动物毛色的影响,但多用于体型较大和佩戴项圈的实验动物如犬、兔等。可将号码牌固定在动物的项圈上,或者干脆在颈圈上印编号。号牌材质可为塑料、金属(不锈钢或者铝质)等,应不生锈且不易损坏。禽类的编号可以采用挂腿圈法,首先将号码冲压在圆形或方形金属牌上,金属牌常用不生锈的铝板制成,或者可使用市售的打好号码和记号的铝制牌。然后将金属薄片固定在拴腿的皮带圈上,将此圈固定在动物的腿的上部。

二、损伤性标识技术

(一)耳标法

耳标即在动物的耳郭上所做的个体标识,其中耳孔标识是用专用的耳部打孔机在动物耳部打孔的标识方法,耳缺标识是用剪刀在耳缘剪出缺口的标识方法,动物的编号由耳孔或者耳缺的位置和数量来表示。该方法所作标记可终身保持,清晰且容易辨认,不受动物毛色的限制,但操作时会引起动物的疼痛以及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也可能会影响耳静脉注射之类的实验操作。由于小鼠耳壳大而薄,容易操作,打孔或者剪耳后几乎不出血,且很少在其耳上进行实验操作,故该方法常用于黑色、棕色小鼠以及裸鼠等不能使用剪毛或者染色进行标记的小鼠。猪体表被毛稀疏,不能采用染色和剪毛,也常用此法进行标识。耳孔或耳缺标记的缺点是不易记忆,不够直观。

1.标识规则  可参考图3-1-42,也可按照实验实际情况在表3-1-12的基础上进行变通。

2.标记操作  见图3-1-43。打孔或剪耳时可适当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对动物的刺激,做好标记部位的消毒和止血,将滑石粉涂抹在伤口上可防止伤口愈合标记消失。

此外,对于体型较小的动物如啮齿类,有时也将号牌悬挂在耳上,如图3-1-44。挂号牌的过程视方法的不同而对动物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且动物可能因不适而设法自行去除号牌,耳部悬挂标签也可能妨碍动物的日常活动与交流。

(二)刺染法

刺染(tattoo)标识是在表皮针刺后涂以颜料,使其渗入皮下形成永久的记号,根据使用工具和操作方法的不同又称为刺号、刺青、打号、刺印、针刺等。刺染适用于各种毛色的动物,并且能够用于幼龄小鼠标记而取代剪趾法。

1.标记部位  大鼠、小鼠和豚鼠等小动物,可在尾部、耳部或四肢皮肤裸露处进行标记,仅刺出记号即可,兔和耳朵比较大的犬可在耳部标记,可以使用刺号钳刺出号码再染色,猴可在胸部裸露皮肤处标记。

2.标记操作  见图3-1-45和图3-1-46。针刺时应避开大血管,预先对皮肤消毒,将表皮刺出血即可,不能刺入太深,刺后将染料涂抹于表皮,待染料渗入后再擦干净皮肤。

(三)剪趾法

剪趾标识是剪去动物特定脚趾第一趾节,使之形成永久缺失而成为个体标志(图3-1-47)。由于剪趾对动物福利影响较大,故非不得已不推荐使用,且只限于初生或幼龄动物。剪趾法目前多用于转基因小鼠的个体识别,因转基因小鼠在出生后需逐个进行基因型鉴定,但此时被毛尚未长出,耳壳也不够大,不能进行染色标记和耳孔/耳缺标记。对小鼠剪趾应在14日龄以内进行,在1周龄内剪趾无需麻醉,但出生第2周实施应进行麻醉。剪趾可以在不同毛色小鼠进行,如剪趾得当,标记可留存终身。剪趾时需合理掌握脚趾剪去的程度,剪趾过少,脚趾愈合后标记不易辨认,剪趾过多则容易使动物失血过多。剪趾标记的同时,可以将剪下的脚趾用于基因型鉴定,从而不用再从尾尖切取组织,减少了对动物的损伤。剪趾后应注意止血。

(四)电子芯片法

电子芯片法是在动物皮下埋植电子芯片进行永久标识的方法(图3-1-48)。每个微芯片具有独一无二的编号,工作人员通过专用的便携式微芯片扫描仪读出芯片上的信息进行识别,由于微芯片可以携带大量信息,可以将该动物的有关信息如来源、遗传背景、出生日期等都载入芯片。目前芯片法由于成本较高而尚未普及,仅用于猕猴等价值高的实验动物。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