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科普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大鼠

2011年08月07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生物谷 作者: 责任编辑:admin

大鼠(RAT)学名Rattus norvegicus,在生物分类学上属脊椎动物门、哺乳动物纲、啮齿目、鼠科、家鼠属、褐家鼠种。

        大鼠可能是经由跟随人类从亚洲旅行到欧洲及美洲。几乎全世界研究所使用之所有品系皆来自美国。大鼠是第一种为研究所驯养之哺乳动物。费城威斯达(Wistar Institute)研究所是全世界最大的实验用大鼠种原库。Henry Herbert Donaldson是第一个将实验用大鼠标准化的人。Helen Dean King为第一个在1909年进行实验用大鼠近亲繁殖的人。 

一、大鼠的解剖学与生理学特性

1. 外观 大鼠外观与小鼠相似,但个体较大。一般成年大鼠体长不小于18-20cm。尾上覆有短毛和环状角质鳞片,数量多于200片。上下颌各有两个切齿和六个臼齿,共16颗牙齿。

(1)齿式(dental formula):2 ( I 1 / 1 , C 0 / 0 , P 0 / 0 , M 3 / 3 ) = 16
(2)珐琅质(enamel)只呈现在门齿靠近嘴唇的这一面。此有助于维持牙齿切缘的锐利度。门齿终生不断地成长。


2. 大鼠骨骼约105-108块。

骨骼:脊椎骨式C7,T13,L6,S4,S4,Cd 27-30
(1)长骨的生长中心没有停止发育,而是终生继续生长发育,构造上大鼠是终生持续生长发育的。切齿终生不断生长,大鼠需不断啃咬磨牙以维持其长度恒定,故垫料中应有部分小木块供其啃咬。
(2)在成年大鼠的长骨骨髓,大多数是由脂肪所取代的。因此研究者不能使用较老的大鼠长骨作为取得骨髓的来源。


3. 大鼠唾液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分别位于下颌骨后缘至锁骨的腹外侧、下颌骨后缘和胸腔入口的腹侧、颌下腺口侧。颈区肩胛部间沉积的脂肪组织呈腺体状,称为冬眠腺,在产热中起着重要作用。

鼻腺(Nasal glands)-于鼻腔靠近嘴巴的部分有一些腺体,最大的是位于口腔上颌的狭窄腺体(stenos gland)。

眶下腺(Orbital glands):

(1)内眶下腺和外眶下腺(intra and extra orbital glands)
(2)哈氏腺(Harderian gland):位于眼睛后面;分泌红吡咯紫质,为眼睛周围红色结痂样沉淀物之成分,特别是在冠状病毒(coronavirus)感染所产生之紧迫。

附属腺体(Adnexal glands)
Zymbal's腺,外耳周围的皮脂腺。

冬眠腺(Hibernating gland)-褐色脂肪,暴露于寒冷的冬天下扮演一个主要产热的角色。

不具扁桃腺(No tonsil)


4. 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胃为无腺区(无腺体前胃是为复层鳞状上皮),后胃为有腺区,前后两部分由一个界限嵴分开,食管(角化上皮)通过界限嵴的一个褶进入胃小弯,此褶是大鼠不能呕吐的原因。


5. 肠道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 结肠、 直肠。 其中小肠最长, 约114cm(102-126),盲肠较长,约6-8cm。


6. 肝脏呈紫红色,占体重的比例大,约为体重的1/25,由四叶组成(右侧叶、中叶、左叶和尾叶)。肝脏的再生能力强,经部分肝切除术后仍可再生。成年大鼠切除肝2/3,在一周内肝脏生长最快,三周内肝脏重量可恢复到接近正常。大鼠无胆囊,各肝叶的胆管会合成胆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胰脏位于胃和十二指肠的弯曲处,呈淡粉色,形状不规则,似脂肪。


7. 心脏重量约占体重的1/30-1/20,由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 右心室组成。左心室发出主动脉弓,由此分出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又分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到心脏背侧沿脊柱下行, 形成背主动脉,背主动脉再分支到髂部和四肢。


8. 肺脏为海绵状,淡粉色,位于胸腔中部,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肺为一个大叶,右肺分为4叶(前叶、中叶、副叶、后叶)。出生时肺脏不含肺泡及支气管。气体交换则发生在管道和小囊。约4到7天才发生结构的改变。肺静脉含心肌纤维,因此难以与肺动脉区别。


9. 肾脏呈暗红色、蚕豆状,位于腹腔背侧脊柱两侧。每侧肾都和一条白色细长的输尿管相连,输尿管下接膀胱。


10. 大鼠的神经系统与人类相似, 亦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包括脑神经、脊神经、植物神经。脑分为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大鼠的大脑很发达,中脑较小。 由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共12对。脊神经和植物神经和其它动物相似。

11.  雄性生殖系统
(1)睪丸于出生后30至40天后下降至阴囊 (15-51天)
(2)附属性腺(accessory sex glands):
1)输精管腺(glands of ductus deferens)
2)二对摄护腺(prostate glands)
3)二个储精囊(seminal vesicles)
4)凝固腺coagulating glands

大鼠生理学数值(会员点击此处下载)

二、大鼠的遗传学

遗传学
2n=42 单套染色体数=21

(一)遗传性疾病
1.水脑症(hydrocephalus)
2.自发遗传性癫痫抽筋(autogenic seizure)
3.耳聋
4.重结合膜炎(ophthalmia)
5.视网膜变性(retinal degeneration)
6.白内障(cataracts)
7.侏儒症(dwarfism)
8.牙齿异常发育(dental abnormalities)
9.黄疸(jaundice)
10.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11.肥胖症(obesity)
12.高血压(hypertension)

(二)突变种(mutants)

1.毛色突变(color mutants)
(1)毛色改变-灰色部位(agouti locus)(二个对偶基因alleles)
非灰色(not agouti)-全黑的
灰黑色(agouti melanic)-几乎是全黑的,但毛尖呈黄色且胃部细毛
棕色突变种-桂皮或巧克力颜色
(2)白色斑点—一个部位,四个Alleles
爱尔兰—胸部斑点
顶罩(Hooded)—头部,肩膀及背脊毛色白色斑点
锯齿斑(Notch)—局限在头部顶端
限制型(Restricted) –白色斑点,致死性同型合子(lethal homozygous)

2.毛发突变(hair mutants)
(1)无毛(hairless)
(2)裸露(naked)
(3)毛囊稀疏[hypotrichotic ( h )]
(4)无毛囊[atrichis ( at )]
(5)裸鼠[nude ( nude ) ]
(6)绒毛[fuzzy ( fz )] - 成年而且无毛

3.生长突变(growth mutants)
(1) 侏儒-1 dwarf-1 ( dw1 )
(2) 侏儒-2 dwarf-2 ( dw2 )
(3) 多脂肪的[fatty ( fa ) ] : 黑色毛皮体型巨大
(4) 肥胖[obese ( cp ) corpulent]
(5) 瘦小皮包骨[skinny ( sk )]
(6) 小型体型[runt ( rt )]

注意身体的每一个系统有为数众多的突变,以上所述仅是一些例子。

三、大鼠的生殖,繁殖和新生儿学(neonatology)

(一)性别:
1.肛门生殖器间距离(anogenital distance)-雄性的比雌性大,睪丸由尾巴凸出
2.脑下垂体和肾上腺:雌性的远大于雄性
3.肾脏鲍氏囊上皮(epithelium of Bowman's capsule in kidney):
雄性:立方上皮(cuboidal)
雌性:鳞状上皮(squamous)

(二)性成熟发春期(puberty):雄性及雌性皆为50至60日

(三)繁殖期(breeding age):传统上一般在100至120日龄交配

(四)生育力(fertility):最大生育力约在100至300日龄

(五)怀孕期:交配至分娩平均22-23日

(六)分娩期(duration of parturition):一个半钟头(从1-4个钟头的范围间)

(七)停经期:450-540日龄

(八)新生儿学(neonatology)
1.出生体重约5公克
2.眼睛和耳朵紧闭
3.无毛
4.体璧透明
5.比初生小鼠大五倍

(九)乳腺(mammary gland):四到六对乳房(通常为六对),位于胸部和腹股沟部。乳房组织伸展至大鼠的背部,但不像小鼠般伸展得远。因此,大部份的大鼠乳房肿瘤是位于腹部。

(十)子宫(uterus):双子宫,或有双角,每个子宫皆连接到子宫颈(cervix)。

四、大鼠的动物房舍(Housing)与饲料
(一)温度:18-26℃

(二)湿度:40-70%

(三)光照:每天12-14个钟头

(四)笼饲(caging)
1.直接接触垫料之鞋盒式饲育盒

2.金属缆线底部之饲育盒(suspended wire-bottom cage)

3.每300公克成年大鼠的饲育空间至少要有258平方公分

4.饲育笼高度至少应有18公分
*大鼠比小鼠强壮,他们能够撑开不牢靠的金属缆线饲育笼而逃窜

(五)参考实验动物饲养管理指南

饲料
1.饲料和给水采取任意采食(ad libitum)方式。
2.粒状(丸状)商品化囓齿类饲料;这些饲料调配成需用力嚼咬的硬度。此有助于维护门齿,在囓齿类由于门牙不断地生长发育,必须以足够硬度的饲料帮助囓齿类磨牙。
3.自动给水装置。


五、大鼠的常用品系 

SD大鼠:  

Sprague dawley(SD) 1925年美国Sprague dawley农场用Wistar培育而成。其特点为头部狭长,尾长接近身长,产仔多,生长发育较Wistar快,抗病能力尤以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抵抗力强;自发肿瘤率低,对性激素感受性高; 10 周龄雄鼠体重可达300-400g,雌鼠可达180-270g。SD大鼠常用作营养学、内分泌学和毒理学研究。 生长快,繁育性能好,大多用于安全性试验及营养与生长发育有关的研究。 该品系对性激素敏感,对呼吸道疾病有较强的抵抗力。广泛用于药理、毒理、药效及GLP实验。

一般生物学特性:

繁殖性能:产仔率:92~95% ;平均窝产仔数:9.96~12.07只 ;胎间隔:28~52天;离乳存活率:95~98%。

Wistar大鼠 :Wistar 1907年由美国Wistar研究所育成,我国从日本、前苏联引进,是我国引进最早的大鼠品种。常用的既有近交系,也有远交群。其特点为头部较宽、耳朵较长、尾长小于身长; Wistar大鼠性情温顺,性周期稳定、繁殖力强、产仔多,平均每胎产仔10只左右;生长发育快,性情温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较强, 自发肿瘤发生率较低,乳腺癌发病率很低,对传染病抵抗力强;10周龄雄鼠体重可达280-300g,雌鼠体重可达170-260g。现各地饲养的封闭群遗传性差异较大,实验设计时尽可能避开使用该品种。


Fisher 344大鼠:简称F344大鼠,1920年由哥伦比亚大学肿瘤研究所Curtis育成。我国从美国国立卫生院引进。书近交系大鼠,其被毛呈白色。平均寿命2-3年,旋转运动性低,血清胰岛素含量低。原发和继发性脾红细胞免疫反应性低。乳腺癌、脑垂体腺瘤、甲状腺瘤、睾丸间质细胞瘤发病率高。广泛用于毒理学、肿瘤学、生理学等领域。

SHR大鼠:又称自发性高血压大鼠,1963年由日本精都大学医学部Okamoto从Wistar大鼠种选育而成。SHR大鼠自发性高血压发病率高,且无明显原发性肾脏或肾上腺损伤,心血管发病率高。但其生育能力,存货寿命无明显下降。主要特征:高血压发生率高,且无明显原发性肾脏或肾上腺损伤,血压高于200mmHg,尿嘌呤糖尿病能进一步使血压增高,动物对抗高血压药物有反应,该品系为筛选抗高血压药物的最适动物模型。在幼年时,血浆去甲上腺素和多巴胺β-羟化酶水平增高,但总儿茶酚胺无明显不同,肾上腺儿茶酚胺含量减少。 循环血中的促肾上腺素水平明显偏高,甲状腺重量增加。繁殖力及寿命无明显下降,可饲养13-14个月,繁殖时应选用高血压大鼠作亲代。属突变系大鼠,其被毛呈白色。

ACL大鼠:ACL大鼠由哥伦比亚大学肿瘤研究所Curtis和Dunning培育。属近交系大鼠。其被毛呈黑色,腹和脚呈白色。平均寿命2-3年,易发生先天性畸形,肿瘤发病率高。其仔鼠矮小,繁殖力差,胚胎死亡率高。

裸大鼠: 1953年在英国Rowett研究所发现并培育而成。主要特点:体毛稀少,成年鼠尾根部常多毛,2-6周龄皮肤上有棕色鳞片状物,随后变得光滑,发育相对缓慢,体重约为正常大鼠的60-70%,在SPF环境下可活1-1.5年。裸大鼠为先天无胸腺,T 细胞功能缺陷,同种或异种皮肤移植生长期达3-4个月以上;易患呼吸道疾病,对结核菌素无迟发性变态反应,血中未测出IgM和IgG,淋巴细胞转化实验为阴性;B细胞功能一般正常,NK细胞活力增强。裸大鼠主要用于肿瘤方面的研究。

六、生活习性

生长发育:新生大鼠体重约5-6颗,45天体重可达180克以上,此时可供试验用。成年雄性大鼠体重可达300-800克,此行可达200-400克。

活动规律:大书喜啃咬,白天常挤在一起休息,夜间活动,晚上活动量大,采食量良多,食性广泛,喜肉食。对光照、噪音敏感。

繁殖特性:大鼠2月龄性成熟,性周期4-5天,妊娠期为19-21天,哺乳期为21天,每台产仔平均8支。可根据引导涂片观察性周期中引导上皮变化,判断性周期中各个时期中卵巢、子宫与垂体激素变化的状态。

七、应用领域

1 生理学研究  大鼠在生理学研究中以多用途行为特征。大鼠垂体—肾上腺系统发达,垂体摘除比较容易。可用来进行肾上腺、垂体和卵巢等内分泌研究。利用大鼠对新环境易适应,有探索性,易训练,对惩罚和暗示敏感的特性进行行为学研究和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大鼠无胆囊,但胆总管较大,可用胆总管插管,收集胆汁,研究消化功能。

2 营养学研究  大鼠是第一种用于营养学研究的实验动物,为人类营养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维生素D就是用大鼠研究而发现的。由于大鼠杂食,解剖、生理与人相似,生长代谢快,对大鼠的营养研究广泛而细致,资料极为丰富,常用于维生素、蛋白质缺乏,氨基酸和钙磷代谢的研究

3 代谢性疾病研究  可应用大鼠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淀粉样变性、酒精中毒,十二指肠溃疡,营养不良等代谢病

4 药物学研究  大鼠血压和血管阻力对药物反应敏感,适合研究心血管药物的药理。研究毒扁豆碱的升压作用。此外,大鼠足趾浮肿法是最常用的筛选方法,大鼠踝关节对炎症反应敏感,用于关节炎药物研究。大鼠还是进行药物评价的主要实验动物。

5 肿瘤研究  很多肿瘤可以移植到大鼠上进行研究,大鼠易患肝癌,可人工复制大鼠肝癌、食管癌动物模型。可皮下接种淋巴肉瘤。

6 遗传学研究  大鼠的毛色变型很多,可用来研究毛色记忆遗传,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由遗传疾病的大鼠,具有与人相似的表现。脑积水、听觉障碍、耳聋、白内障、垂体矮小症、无牙、无胆汁、丘脑下部尿崩症、肥胖与高血压等都是遗传疾病的良好动物模型,还可制成相似于人的实验诱发性遗传缺陷疾病动物模型。

7 传染病研究  用于研究副伤寒、流感、厌氧菌、假结核、霉型体、巴氏杆菌、葡萄球菌、念珠状链杆菌、黄曲霉菌和烟曲霉菌等微生物及其引起的传染病。

8 某些疾病研究  如支气管肺炎、多发性关节炎、化脓性淋巴腺炎、中耳疾病和内耳炎。大鼠肝切除60%至70%,仍有再生能力,可用于肝外科实验。

9 牙科学研究  用变异链球菌接种大鼠口腔,然后喂给含蔗糖食物,大鼠牙齿上的确琅质蛀损在宏观和微观上同人的蛀齿相似,可用来研究龋齿。

10 大鼠还可用于计划生育的畸胎学、避孕药研究和放射学研究。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