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

2023年10月31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常用医药研究动物模型》 作者:主编 苗明三 朱飞鹏 责任编辑:yjcadmin

方法一

1.造模材料  动物:Wistar大鼠,体重180~260g;药物:牛磺胆酸钠(sodium tau- rocholate, NaTc),生理盐水,戊巴比妥。

2.造模方法  实验前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0%、2.0%、3.5%NaTc溶液备用。大鼠实验前禁食12h,允许饮水,3%戊巴比妥(40mg/kg)腹腔内注射麻醉。剖腹后经十二指肠用4号头皮针头插入胰管开口,向内逆行注入NaTc溶液(0.1ml/100g)。

3.造模原理  牛磺胆酸钠可破坏细胞壁的脂质双分子层,溶解细胞。

4.造模后的变化  1.0%和2.0%NaTc诱导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后12h,血清淀粉酶依次升高,组织水肿和炎症细胞渗出逐渐加重,病理学上属轻度和重度水肿型急性胰腺炎。3.5%NaTc诱导AP后,除血淀粉酶水平持续升高外,胰腺组织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进一步加重,并出典型胰腺细胞坏死和出血,病理学上已属坏死型胰腺炎。电镜显示细胞的超微结构也证实上述形态改变。随着NaTc诱导浓度的提高,胰腺损伤依次加重。

本模型适合评价药物对水肿型和(或)坏死型胰腺炎的最大防治效应,故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5.注意事项  手术器械严格消毒,防止手术感染,手术创伤应尽可能小,严格无菌操作。

方法二

1.造模材料  动物:健康的SD大鼠,雌雄不限,体重约在200~250g;药物:4%的戊巴比妥,4%去氧胆酸钠,血清淀粉酶试剂盒。

2.造模方法  分组: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和实验模型组。麻醉:用4%的戊巴比妥按1ml/kg体重的剂量经腹腔注射麻醉。分别固定大鼠于手术板上后剪毛,常规消毒,铺巾准备手术。分别行左颈总动脉插管取血液1ml,离心后取血清低温保存备检,取毕即回输等量的右旋糖酐。在无菌操作下打开腹腔,作上腹正中切口3cm左右,找到胃十二指肠交界处,再向下寻找到胰胆管十二指肠开口处。用动脉夹夹闭肝总管,将4.5号针头平面朝上于胰胆管十二指肠开口处行被膜下穿刺,并向胰管方向推进约2~3mm,按1ml/kg体重将去氧胆酸钠逆行推注至胰管中(0.2ml/min),使整个胰胆管均匀隆起,退出针头,即用手压迫进针处约3~5min,然后去除动脉夹,关腹,并同时开始计时观察。

3.造模原理  去氧胆酸钠快速大量逆行注入胰腺管和胰腺组织中,可以通过直接的化学刺激引起胰腺组织的损伤,继而激活胰蛋白酶原,引起胰腺组织内有活性的胰蛋白酶大量产生,引起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从而导致胰腺的破坏,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就此发生和发展。

4.造模后一般变化  实验组大鼠在注射4%去氧胆酸钠后均出现呼吸急促、浅快,并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以至于到后期皮肤黏膜发绀,大鼠呈现昏迷状态。

5.造模后生化及病理变化  解剖观察:在胰管逆行注射4%去氧胆酸钠后1h,大鼠的胰腺出现明显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充血水肿,表面肿大变硬、包膜张力增高,甚至出血坏死,有少量腹水产生;6h后胰腺坏死程度加重,腹水量增加;此外,在大网膜及胆总管处发现浅黄色的皂化斑。大鼠的肺也随时间的延长出现充血、水肿、出血,并逐渐加重。胃肠明显水肿,出现麻痹性扩张。肝脏稍肿大,有出血点。双肾明显增大,颜色也由浅红变成暗红色。

显微镜下的检查结果:实验组大鼠各组织的病理改变明显可见,其坏死情况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重,主要的典型变化为:胰腺腺泡、间质均有明显充血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坏死程度随时间而逐渐加重,腺泡渐次出现充血肿胀,萎缩,出血,凝固性坏死,核碎裂,核溶解等。肺的主要表现为间质增宽、水肿、出血,肺泡塌陷融合,同时还出现代偿性肺气肿、肺瘀血等变化。肾的主要变化有肾小管损伤和水肿,肾小球囊内出血、水肿,肾间质渗出增加甚至出血性变;肝脏的主要变化有肝中央静脉瘀血,肝窦水肿,肝细胞间的距离增宽;小肠的主要变化是肠系膜充血水肿,肠黏膜绒毛变短,上皮细胞部分脱落甚至坏死,间质水肿,血管扩张,固有层有炎症细胞浸润。

血清淀粉酶测定结果: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淀粉酶活性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6.注意事项  手术过程中的严格无菌操作,减少因腹膜感染而对急性胰腺炎模型的影响;找到胰胆管在十二指肠处的开口并准确进针逆行注射,争取进针一次成功,这是本动物模型制作的重要环节;此外,造模后应该对大鼠进行严密的观察,防止其舌根后坠或分泌物堵塞气道引起的意外死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