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大鼠慢性胰腺炎模型

2023年11月16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常用医药研究动物模型》 作者:主编 苗明三 朱飞鹏 责任编辑:yjcadmin

1.造模材料  动物:雄性SD大鼠,体重180~200g;药物:二丁基二氯化物(di-n-butyl tin dichloride, DBTC)。

2.造模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DBTC先溶于100%乙醇,然后与甘油混合(3者的比例为1:2:3)。实验前禁食12h,不禁水,氯胺酮腹腔麻醉,剂量10mg/ kg体重。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入DBTC溶液200μl(DBTC 8mg/kg),对照组注入200μl 100%乙醇和甘油的混合溶剂。

3.造模原理  大鼠胰腺对DBTC浓聚具有高度的器官特异性,DBTC破坏腺泡细胞及胰管上皮细胞,诱导胰腺炎的发生,坏死细胞阻塞胰管,导致胰管扩张、慢性胰腺炎进程加速,炎症后期胰腺小叶结构破坏,广泛间质纤维化。

4.造模后的变化  DBTC注射1天,胰腺组织水肿,胰管轻度扩张;14天胰腺组织水肿加重,胰管明显扩张,以胰头、体侧胰管扩张明显;21天胰腺组织出现萎缩,表面不规则、粗糙。光镜观察:DBTC注射1天,胰腺组织表现为急性中度间质性水肿性胰腺炎,中性粒细胞浸润;7天炎症加重,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广泛浸润,腺泡肿胀,腺泡细胞散在点状坏死;14天广泛的炎症细胞浸润,伴轻度纤维化,间质内见少量纤维组织沉积;21~28d随着时间的延续,纤维化逐渐加重,可见大量的纤维结缔组织;60天胰腺小叶结构破坏,腺泡消失,炎症细胞广泛浸润,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广泛间质纤维化。对照组在整个观察期间未见明显病理改变。

DBTC注射1天后,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透明质酸即明显升高,7天时血清淀粉酶即恢复正常,14天时血清脂肪酶恢复正常,透明质酸浓度则始终高于对照组,但反复波动,无时间依赖性。

DTBC注射第1天和第7天胶原纤维染色定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胶原纤维在血管周围和小叶间散在分布。14天胰管周围和小叶间胶原纤维阳性染色面积明显增加,21天随着时间的延长,胶原纤维逐渐由血管周围和小叶间向小叶内扩展,染色加深。60天,胰腺小叶结构破坏、重建,腺泡消失,间质纤维广泛增生,呈网格状。造模后14、21、28、60天胶原定量分析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