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信息发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基于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代谢探讨不同饮食条件下高脂血症大鼠发病机制

2023年12月21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23年第10期 作者:杨宗统 孙铁锋 李晓晶 徐东川 袁敏 靳光乾 王雯慧 责任编辑:lascn
摘要:本研究拟对比两种不同高脂饮食方式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变化与短链脂肪酸代谢 特征,以宿主⁃肠道菌群⁃代谢角度探讨高脂血症可能的微观机制。

目的 本研究拟对比两种不同高脂饮食方式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变化与短链脂肪酸代谢 特征,以宿主⁃肠道菌群⁃代谢角度探讨高脂血症可能的微观机制。

方法 SPF 级 SD 大鼠分为:正常饮食组(CG 组):饲喂大鼠维持饲料;高脂饮食组(HFD1 组):每天足量饲喂高脂饲料;限饲高脂饮食组(HFD2 组):每天限量饲 喂高脂饲料 80 g,不限量饲喂维持饲料。 8 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和肾周脂肪病理学变化;取 结肠内容物进行 16S rDNA 高通量测序,观察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并检测结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的含 量。

结果 与 CG 组相比,HFD1 组和 HFD2 组大鼠摄食量下降,体重升高;血清中 TC、TG、LDL⁃C 均显著升高;肝组 织发生明显脂肪变性,肾周脂肪出现炎性病变;高脂干预后大鼠肠道菌群相对丰度显著变化,其中乳杆菌属相对丰 度明显降低,菌群结构和功能变化明显,总短链脂肪酸、乙酸、丁酸、异丁酸下降显著。

结论 两种高脂饮食方式均 能引起大鼠高脂血症,且发病机制基本一致,均与脂质代谢以及肠道菌群紊乱有关。 每日限制一定的高脂饲料饲 喂量不仅能够降低高脂饲料对大鼠食欲的影响,还能提高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制备的稳定性,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 的大鼠高脂模型制备方法。

阅读原文基于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代谢探讨不同饮食条件下高脂血症大鼠发病机制.pdf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