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
方法一
1.造模材料 动物:SD大鼠,雌性,体重(190±20)g;药物:高度白酒,玉米油。
2.造模方法 正常组:灌服生理盐水,2次/天;模型组:每天清晨灌服白酒、玉米油,酒精摄入量为每天3g/kg,玉米油1ml/只,每晚灌服生理盐水。各组大鼠连续灌胃6周。
3.造模原理 酒精损伤肝脏引致脂肪肝。
4.造模后一般变化 正常组大鼠皮毛光泽,行动灵活,食量及大便正常。造模组大鼠灌服白酒后,动作迟缓,约30min后恢复常态。造模开始后,造模组大鼠与正常组相比体重上升缓慢,但组间体重比较无明显差异。
5.造模后生化及病理变化 肝脏组织形态学表现:光镜下观察,正常组肝脏组织结构完整,细胞索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整齐排列,肝小叶轮廓清晰,肝细胞呈多边形,细胞分界清,核圆而清晰,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丰富;模型组肝窦扩张,肝细胞肿胀,细胞质疏松,细胞质内可见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脂肪空泡,散在肝细胞嗜酸性变,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和汇管区有少量炎细胞浸润,依脂变范围分级为中重度脂肪肝。
大鼠血清TG、TC的变化:模型组血清TG、TC均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大鼠血清AST、ALT的变化:模型组血清AST、ALT均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方法二
1.造模材料 动物:SD大鼠,雄性,体重180~200g;药物:56°北京二锅头,橄榄油,吡唑。
2.造模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和造模组,所有组均为正常饮食。造模组每天清早8时灌胃:白酒8~12g/(kg·d),橄榄油2g/(kg·d),吡唑摄入量25mg/(kg·d),白酒摄入量随时间延长而递增,第1周8g,第2周10g,第3周12g,以后维持此量,直到实验结束,一般8周就可出现酒精性脂肪肝病变。
3.造模原理 酒精损伤肝脏引致脂肪肝。
4.造模后一般变化 模型组动物体重较正常组明显降低,而肝指数较正常组显著增加。
5.造模后生化及病理变化 模型组的ALT、AST、TC、TG和MDA含量较正常组显著性增加;模型组肝脏TC、TG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
肉眼观察:正常组肝脏外观呈红褐色,质地软而富有弹性;模型组肝脏体积呈均匀性增大,边缘钝而厚,表面及切面呈黄红色,稍有油腻感。
光镜下观察:正常组肝细胞索排列规整,肝小叶规则,细胞大小如常,细胞质均匀;模型组肝叶结构存在,肝细胞索排列基本规则,但肝细胞明显肿胀,细胞质疏松、淡染、呈颗粒样变化,所有动物均出现程度不等的弥散性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肪变性肝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质内可见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脂肪空泡,细胞核被推向周边。肝组织内存在小叶内炎症,少部分组织可见汇管区炎症,未见肝细胞点、片状坏死。组织炎症细胞浸润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为主,未见纤维组织增生。
模型组肝脏炎症活动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而硫酸软骨素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模型组肝脏具有明显脂肪性变,与正常组相比具显著性差异。
方法三
1.造模材料 动物:SD大鼠,雄性,体重180~200g;药物:无水乙醇。
2.造模方法 模型组大鼠给予40%(V/V)乙醇灌胃,剂量8g/(kg·d),分2次灌胃,两次间隔8~9h,灌胃至4周末,自5周开始,将乙醇浓度增至50%(V/V),剂量9g/(kg·d),同前分2次灌胃,至8周末。对照组给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分2次灌胃至8周末。
3.造模原理 酒精损伤肝脏引致脂肪肝。
4.造模后一般变化 对照组大鼠皮毛光泽,行动灵活,进食量及大便正常。模型组大鼠在乙醇灌胃后数十分钟出现困倦,动作迟缓,步态不稳,部分酣睡,约需2~3h方完全恢复常态,进食减少,大便稀溏,体重下降,精神不振,2周后上述症状减轻,但皮毛渐粗糙,失去光泽,体重增长缓慢。
5.造模后病理变化 模型组大鼠肝脏质地较对照组硬,色泽较暗淡,对照组大鼠肝脏被膜光滑,呈红褐色,质软。
光镜下,肝脏组织HE染色,对照组可见正常肝细胞以小叶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肝小叶轮廓清晰,肝细胞呈多边形,细胞分界清,核圆,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丰富,呈嗜碱性;模型组均出现轻到中度脂肪变,可见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排列紊乱,肝细胞肿大,细胞质中大小不等的空泡明显增多,肝细胞有灶性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