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物所发现仙琴蛙的脑电与行为同步调制
2014年06月23日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作者: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动物的昼夜节律可能建立在光-暗周期、休息-活动周期或者睡眠-清醒周期的基础之上,而且光-暗周期的节律模式显著影响动物的生理和行为。
以鸣声求偶的物种的鸣叫行为遵循特定的昼夜节律模式,这可能与温湿度的昼夜变化相关;在繁殖季节,雌雄两性扮演着明显不同的角色,并伴随行为上的显著差异,如两性对性信号的不同响应及雄性的求偶炫耀。这些结果提示,与行为模式密切相关的神经生理特征同样可能存在特定的昼夜节律模式,而且动物大脑功能可能存在性二型。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行为及其神经机理学科组杨萍博士等以仙琴蛙(BABIna daunchina)为对象,在其端脑和中脑左右两侧分别埋植电极,记录12:12光-暗周期下的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 EEG)和自发行为活动,计算delta、theta、alpha和beta各频段的绝对功率谱,并统计分析其在脑区间、性别间和时相间的差异,以及EEG与行为活动的关系。
结果显示:(1) EEG和行为活动的昼夜节律呈显著正相关,都在时相切换时达到最高峰,说明仙琴蛙的行为活动与EEG高度同步;(2) delta、theta和alpha频段功率谱存在两性间的显著差异,暗示处于繁殖季节的仙琴蛙,即使在没有繁殖相关的信息刺激下,EEG依然存在性二型现象,推测这与雌雄两性在性选择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相关。
上一篇:上海交大在小鼠模型实验中发现白血病干细胞逃避化疗的机制[ 06-19 ]
下一篇:含铜化合物延长ALS小鼠生存期[ 06-23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对不起,暂无资料。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