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混合反流性食管炎模型

2024年04月01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常用医药研究动物模型》 作者:主编 苗明三 朱飞鹏 责任编辑:yjcadmin

1.造模材料  动物:健康SD雄性大鼠,体重(240±20)g;药物:戊巴比妥。

2.造模方法  大鼠禁食(不禁水)24h后,用2%戊巴比妥0.2ml/100g腹腔麻醉,沿腹正中线开腹,用组织线结扎横过胃食管交界处的胃左动脉分支后,于食管一胃交界处纵行钝性分离贲门肌约1cm,分离至黏膜层完全暴露于视野中,在十二指肠下1/3处避开血管半结扎肠腔,约等10min后关腹。术后24h禁食不禁水,术后1周大鼠存活,饮食活动正常,则模型建立。模型成功标准,以24h食道内pH及胆红素检测仪测量为准。

3.造模原理  手术导致动物反流性食管炎。

4.造模后变化  光镜半薄切片:正常对照组为典型的复层鳞状上皮,结构和细胞层次无变形。模型组黏膜损害较严重,出现糜烂及浅溃疡,黏膜下较多炎细胞浸润,乳头层延伸,基底细胞层增厚等。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下见对照组食管黏膜表面光滑,呈规则波浪状,相邻细胞连接正常;模型组见较明显表层上皮细胞脱落,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连接减少或消失,细胞表面微皱明显减少,不规则。高倍SEM下见对照组细胞排列整齐,最上层细胞表面为均匀细小的微皱状结构,细胞大小形态正常,可见细胞连接。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下可见对照组各层细胞排列正常,细胞形态规则,细胞器结构保存良好,可见线粒体、内质网等。角质层细胞排列规则,表面光滑,角化细胞相互之间有桥粒相连;棘细胞内可见较多张力丝,细胞器丰富,细胞外周连接多见;基底细胞层基底膜薄、致密、连续,可见桥粒、半桥粒。模型组角质层细胞角化明显,排列不规则,增厚,连接少见;棘细胞层张力丝消失,细胞间隙呈囊泡状明显增宽,上皮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体积变大,细胞膜不连续、核扭曲,细胞质内可见空泡形成及退行性变化的膜结构和细胞器,线粒体空化;基底细胞层见基底膜不连续、部分增厚或见厚薄不均,桥粒、半桥粒减少。硝酸镧染色后,TEM观察见对照组很少量上皮细胞间隙连接处有电子致密的镧颗粒浸入,细胞内无镧颗粒沉积。模型组大部分细胞间隙由镧颗粒填充,胞质中亦见镧颗粒。


许可证

地区: 广东省
许可证类型:
许可证号:
单位名称:
查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