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大鼠胃电节律失常模型

2024年04月02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常用医药研究动物模型》 作者:主编 苗明三 朱飞鹏 责任编辑:yjcadmin

1.造模材料  动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00~300g;药物:巴比妥钠,盐酸;器械:FW-3型胃电放大仪,3601水平台式记录仪。

2.造模方法  动物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按不规则喂养方法饲养4周,即动物逢单日正常进食,逢双日禁食,以打乱正常的饮食节律;自由饮水,水中加入盐酸(每升水加10mol/L盐酸10ml)以破坏胃内酸碱环境。同批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记录胃电活动:大鼠禁食18h后,用巴比妥钠(30mg/kg)腹腔麻醉,剪去腹毛,常规消毒,剑下正中切开腹壁,暴露胃窦部,在距幽门0.5cm处浆膜下埋置一对银丝电极(长4mm,直径0.5mm)两电极间距3mm,缝合固定。导线经皮下从后颈部穿出,分层缝合腹壁,喂养7天后同步记录胃电慢波、快波。记录前禁食12h,用大鼠限制笼固定大鼠(大鼠头部,前腿和躯干前部活动均不受限制),每次记录60min。胃电参数分析:胃电记录以每10min为一个时间段,计算每一个时间段的慢波频率、快波频率及振幅。

3.造模原理  通过不规则喂养打乱正常的进食习惯,在饮水中加入盐酸以破坏胃内酸碱环境,使90%大鼠出现不同类型的胃电节律失常,异常节律指数达36.67%。

4.造模后变化  胃电参数分析:对照组大鼠胃电慢波为规则出现的正弦波,波形大小、振幅高低比较一致。个别动物出现短暂性节律失常。模型组大鼠出现慢波节律失常,为阵发性,一般持续3~7min,最长可达10min。1/3大鼠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胃电节律失常。对照组大鼠胃电快波为峰电位快速发放的簇状波,每簇放电次数1~3次,振幅200~800μV,规则出现。模型组大鼠中,当胃电节律失常出现时,快波变得不规则,其频率及振幅明显减小,快波频率(簇/min):对照组315.8±68.0,模型组197.5±73.7;快波振幅(mV/min):对照组131.3±46.2,模型组69.2±24.8。

大体观察:正常对照组胃黏膜无明显病变。模型组1只大鼠胃窦黏膜点状糜烂,7只胃窦黏膜斑片状充血,余22只胃黏膜无明显病变。光镜检查:对照组大鼠中,5只胃黏膜有轻度淋巴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均有轻、中度淋巴细胞浸润,无腺体萎缩,慢性浅表性胃炎改变。胃肌层无明显病理改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