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小鼠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
方法一
1.造模材料 动物:NIH品系裸小鼠(nu/nu),SPF级,鼠龄4~8周,体重15~20g,雌雄兼用(饲养于隔离室恒温恒湿层流架中,饲以灭菌水和饲料);药物:人胃低分化黏液腺癌细胞系MGC-803,戊巴比妥;器械:套管针。
2.造模方法 将冻存的人胃低分化黏液腺癌细胞系MGC-803复苏置于37℃ 5%CO2培养箱中培育,生长液含85%RPMI1640、15%小牛血清、1%青链霉素、1%NaHCO3,隔日传代,待生长液变黄镜下观察细胞生长良好时,用0.5%胰酶+0.2%EDTA(1:4)于室温下消化10s后,吹打成细胞悬液,收集备用。癌细胞悬液按每只1×1000000/0.3ml的剂量接种到裸小鼠近腋右背侧皮下至成瘤,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统计成瘤率。当移植瘤直径达1cm时(接种30~35天),取活力好的瘤组织块,经RPMI 1640液漂洗,剪成1~2mm3大小之碎块备用。所有接种按无菌操作进行,将完整瘤组织块分两组接种:皮下移植组(以下简称皮下组),用套管针吸取1块组织块接种于近腋背侧皮下。胃壁移植组(以下简称胃壁组),2%戊巴比妥30mg/kg腹腔麻醉,将麻醉鼠固定于手术板上,常规消毒。铺洞巾,于左上腹开一纵形切口长约1cm,打开腹腔将胃轻轻提出。用眼科剪于胃大弯腺胃处将胃浆膜开一3mm长的小口,而后将一1~2mm3大小之瘤块置于肌层和浆膜层之间,荷包缝合包埋好瘤组织块。将胃回纳于腹腔,关腹,缝皮,待苏醒后置于层流架饲养,每周观察2次。观察两组移植瘤发生发展情况,计算成瘤率。分3阶段(20天以内、20~40天、40天至衰竭期)处死成瘤鼠,详细检查浸润转移情况。
3.造模原理 完整瘤组织块原位接种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
4.造模后变化 完整瘤组织块的皮下移植:成瘤率82.1%,早、中期移植瘤活动性大,色红润。晚期移植瘤活动性小,结节状,瘤结节最大达4.5cm×3.0cm,表面可见溃疡,切面灰白,境界清楚,坏死程度不等。镜下癌细胞片块状、巢状,结缔组织分隔,不形成腺样结构,黏液较少,核大不规则,核膜厚,见病理性核分裂像,间质血管壁薄,腔大弯曲,有些仅由一层内皮细胞形成不规则腔隙,瘤细胞与管壁紧密黏附,出现肺转移的小血管内见大量癌细胞形成癌栓并突破管壁生长。
完整瘤组织块的胃壁移植:成瘤率86.9%。接种2~3周即可在左上腹触及一小硬结,晚期出现蛙状腹。分阶段处死成瘤鼠,早期和中期移植瘤于胃壁上浸润性生长,与其他脏器无明显粘连,少数胃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晚期极度衰弱,开腹见血性腹水,肿瘤突向腹腔,色灰白或半透明,表面有黏液,与大网膜、结肠、肝、胰、脾广泛粘连,肝脏可见多个绿豆大瘤结节,少数肿瘤甚至突破膈肌生长。镜下细胞形态结构类似于皮下移植瘤,但黏液较皮下移植瘤多,有些癌细胞呈条索状排列,少数有腺样结构,偶见淋巴管内瘤栓。随着荷瘤时间的延长,肿瘤从肌层向黏膜层侵犯,破坏胃壁结构。出现肺转移的肺小静脉内见癌栓,管壁周围可见散在癌细胞团。肝脏内可见转移灶肿瘤中央坏死。有的转移淋巴结大部分结构被癌细胞破坏,仅见少量淋巴细胞。
方法二
1.造模材料 动物:BALB/c-nu/nu裸小鼠,6~8周龄,在SPF条件下饲养;药物: 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戊巴比妥;器械:套管针。
2.造模方法 将冻存的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复苏,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于CO2恒温孵箱中,温度为37℃,CO2浓度为5%,隔日换培养液1次,以0.02%EDTA消化传代。待生长液变黄镜下观察细胞生长良好时,用0.5%胰酶+0.2%EDTA(1:4)于室温下消化10s后,吹打成细胞悬液,收集备用。癌细胞悬液按每只1×1000000/0.3ml的剂量接种到裸小鼠近腋右背侧皮下至成瘤,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统计成瘤率。当移植瘤直径达1cm时(接种30~35天),取活力好的瘤组织块,经1640液漂洗,剪成1~2mm3大小之碎块备用。
取6~8周龄健康裸小鼠,术前禁食12h。以0.5%的戊巴比妥麻醉(50mg/kg),常规消毒皮肤,选择左侧正中旁切口,打开腹腔后将胃拉出,先用5-0丝线对腺胃胃壁浆膜层作荷包缝合(直径约0.5cm),再用眼科剪细心剪开荷包中心胃壁浆肌层,如此制备腺胃黏膜小囊,然后将3~4块瘤组织块(直径为0.1cm)包埋至小囊内,扎紧荷包缝线,最后以4-0丝线分别缝合腹膜(含肌层)及皮肤。精心饲养观察,待动物濒临死亡时处死解剖。
3.造模原理 完整瘤组织块原位接种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
4.造模后一般变化 所有正式实验动物均无意外死亡。模型组裸小鼠移植术后1周左右动物伤口愈合,皮肤缝线脱落。术后第3~4周原位肿瘤突破潜伏期,上腹可触及0.2~0.3cm的小结节;6~8周左上腹结节逐渐增大且质地变硬,8~10周左右可触及1.0~1.5cm的包块,以后肿瘤迅速长大,左上腹包块透壁可见,表面呈结节状,动物逐渐消瘦;12周以后动物极度消瘦,活动受限,部分动物瘤体突出至皮下;16周以后动物进食减少,逐渐衰竭而死亡。
5.造模后病理变化 肉眼检查可见胃壁上有灰白色鱼肉状包块,与网膜粘连,胃腔受压,胃底扩张,有大量食物残留;部分动物可见少量腹水,肝脏表面可见数个至10多个灰白色小结节,直径约2~5mm大小。
镜检示原位病灶为腺癌组织。癌细胞排列呈巢状,在胃壁呈浸润性生长,中央有片状坏死;癌细胞核大,畸形,核仁明显,病理性核分裂像多见。电镜下更可清楚地观察到巨核及怪核,核仁明显,且数目增多,染色质浓集,细胞间隙增宽及线粒体空泡变性等。此外,肝转移灶及腹水涂片均为同原位癌灶一致的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