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放射性肺纤维化大鼠动物模型
1.造模材料 动物:健康雌性Wistar大鼠,实验等级为二级,体重(220±20)g;器械:60Coγ射线发生器。
2.造模方法 用60Coγ射线进行全胸照射,其中照射野面积为4.5cm×4.0cm。将大鼠上至两腋窝、下至胸骨剑状突的位置对准此照射野,用10cm厚铅砖屏散装置屏蔽大鼠其余部分。照距为3m,剂量率为2.7Gy/min,剂量为30Gy。
3.造模原理 60Coγ射线导致动物肺纤维化。
4.造模后一般变化 用60Coγ射线对Wistar成年雌性大鼠进行30Gy全胸单次照射后,大约在第3周见动物胸背部照射野皮肤开始脱毛,鼻腔出现出血现象。约1个月左右胸背部照射野皮肤脱毛更加明显,并可在该处皮肤发生湿疹、红斑、糜烂和溃疡,鼻腔出血也更加严重。3个月后上述症状减轻,但鼻腔出血现象仍不时可见,被毛6个月以后见再生长现象。上述症状出现的同时,动物发生死亡,死亡从3周后开始可持续到照后3.5个月,但死亡高峰集中在照后1.5~2个月。合计死亡率为34.98%。
5.造模后病理变化 照后3~7天,大鼠肺脏及其他部位未见明显异常。照后2~3周,见肺脏表面和切面散在点状或斑点状出血。照射4周之后,见胸腔积少量或多量淡黄色或红黄色液体,肺脏充血、出血、肿胀,切面有大量泡沫样液体流出,肺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肺重与体重之比也比正常对照动物明显增高,可达3%,最高达4.9%。照射2个月以后,肺脏的急性炎症性变化逐渐减退,3个月后明显减退,6个月后肺脏可见灰黄色或灰白色的绿豆大到蚕豆大的致密实变区,尤左、右肺上叶表现明显。
光镜所见:对照组大鼠肺组织学结构正常。照射组大鼠肺组织学变化初期表现为急性炎症变化,中后期则转变为亚急性或慢性进行性发展变化,可大致分为2个阶段4个期。早期即急性炎症期或渗出期,该期发生时段主要在照后2个月以内,表现为肺泡壁毛细血管和支气管周围血管充血、肺出血、间质水肿,肺泡腔积液并有红细胞、巨噬细胞、肺泡上皮细胞等聚积。中期为增生期,多见于照后2~3个月,表现为急性炎症开始逐渐消退,代之以细胞增生性变化,即肺泡壁增厚,肺泡腔变小,肺泡壁细胞成分增多,主要为成纤维细胞,此外尚可见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在血管周围、支气管周围等肺间质部分也可见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此外,该期有些部位的间质可见有淋巴细胞显著增多。上述2期合称为疾病的第1阶段即放射性肺炎阶段。第3期(后期)为纤维化期,多见于照后3~9个月。该期主要表现为肺泡壁重度增厚,肺泡腔明显变小及至消失,肺泡壁以及支气管、血管周围等肺间质部分成纤维细胞尤其是纤维细胞明显增多,且在这些部位发生局灶性纤维化。第4期(晚期)为胶原化期,见于照后9~12个月。该期局部肺组织可完全被胶原组织所代替,肺泡腔极度狭窄甚至消失,细胞数目减少。后2期共同构成本病的第2个阶段,即进行性间质纤维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