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
广西巴马小型猪遗传学检测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实验用动物遗传学检测常规通用的方法之一,也是广西巴马小型猪实验化培育首要进行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利用4世代广西巴马小型猪65头(去势公猪33头、母猪32头,均无遗传疾病),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进行G带分析、C带分析和银染核仁组织区观察和遗传学检测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一)二倍体(2n)细胞染色体数目
选择染色体团聚基本完整,分散良好的中期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结果如表3-12所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38的细胞占88.08%,说明广西巴马小型猪二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38条,性染色体为XY。关于染色体数目2n≠38的情况,国内也有报道,认为可能是由于实验过程中,对细胞的低渗、制片等处理,致使染色体丢失或被冲散。
(二)染色体组型
选择32个分裂相好、染色体清晰、染色体数完整的细胞进行显微摄影、测量,分别算出每对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着丝点指数和臂比值(表3-13)。再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着丝点指数和臂比值,并参照Reading会议的标准,将18对常染色体分为A、B、C、D四个形态组,以X、Y表示,各组内的排列顺序按其相对长度依次递减,分别标以1~18号,组成广西巴马小型猪的染色体核型。
性染色体:X染色体和Y染色体均属中着丝点染色体,X染色体的大小介于8号和9号染色体之间,Y染色体为最小的中着丝点染色体,较易辨别。
广西巴马小型猪的染色体核型和国内外猪种差异不大,尤其与贵州香猪接近。第8对和第10对染色体着丝点附近区段有较大的明显淡染区,其他猪种也有类似现象。这是扩大的非染区,是次缢痕所在的位置,但并不是每个个体的细胞均有此现象,它表现为从0~4条的多态性。与国内外报道的一些猪种的银染核仁组成区相一致。
1. G-带分析 广西巴马小型猪每个染色体均有各自特有的带纹,同源染色体间带色一致;处于相同分裂期的不同个体的细胞,其染色体带型基本一致,表明广西巴马小型猪染色体G-带带型是较稳定的。
2. C-带分析 广西巴马小型猪第1号和第13~18号常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域呈强阳性染色,Y染色体全部深染,其他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的C-带具有多态性。
据报道,内江猪、荣昌猪、贵州香猪、北京黑猪、长白猪及长白杂种猪等全部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均能显示C-带,Y染色体长臂深染。又据报道,云南小耳猪第1号和第13~18号常染色体的着丝点稳定显示C-带,其他常染色体C-带显示不稳定性,X染色体不着色,Y染色体长臂也深染。广西巴马小型猪C-分带分析结果与其他猪种有差异,和云南小耳猪基本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