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推荐或发布相关实验技术、实验攻略、实验经验分享等。
新成像技术易于发现小肿瘤
2014年07月19日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lmjinfo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16日发布的新闻公报称,该校研究人员最新设计出一种专门用于寻找癌细胞受体的自组装纳米粒子,可以提高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的有效性,进而帮助医生提高癌症诊断率。
这种自组装纳米粒子的外部涂有一层特殊的蛋白,通过该蛋白可以寻找特定的肿瘤信号。在发现肿瘤后,纳米粒子会与癌细胞相互作用,使包裹在粒子外的蛋白涂层剥落,然后纳米粒子会自组装成更大的颗粒,以便于核磁共振成像设备进行扫描。
小鼠实验证明了这种纳米粒子的作用。而在向小鼠体内注射无毒的纳米粒子之前,还必须要保证纳米粒子在自组装后不会变得太大而对小鼠身体造成损害。为此,研究人员将纳米粒子注入到培养皿内的生理盐水中,对其成长过程进行了监测,4个小时后,纳米粒子的直径从100纳米“生长”至800纳米,这个尺寸是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损害的。
研究人员表示,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在现代医院中十分常见,是检测许多疾病,尤其是癌症的必要设备,但许多医生抱怨通过成像技术很难发现癌症早期阶段的小肿瘤。而这一新研究成果则有望改变这种情况,帮助医生更容易、更快速地发现患者体内肿瘤。
公报称,目前研究人员还在想办法对设计方案进行改进以增强其有效性。他们正在尝试增加一个额外的光信号,使纳米粒子在发现肿瘤后能够被冷光探针点亮,这样再结合更清楚的成像信号,医生会更容易地确认肿瘤。
研究人员希望这一研究成果可在未来3至5年后用于人体试验。
上一篇:新型传感器有望利用唾液检测血糖[ 07-17 ]
下一篇:反刍动物甲烷排放有了新检测工具[ 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