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推荐或发布相关实验技术、实验攻略、实验经验分享等。
蝙蝠会飞行归功基因突变
2014年07月24日
来源:生物帮
作者:生物帮
责任编辑:lwc
据俄罗斯医学新闻网报道,美国科学家日前证实,蝙蝠之所以会飞行,完全得益于其身体中一处特殊基因发生的变异。
科学家们介绍称,现代蝙蝠的祖先是在距今大约5000万年前掌握飞行技能的,并且这一学习过程并不太长。《新科学》杂志解释说,由于这一基因变化发生的非常迅速,以至于在蝙蝠的各个进化阶段未能留下多少化石标本。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卡伦·希尔斯表示,由于基因的变化,蝙蝠的祖先们长出了适用于长时间飞行的两翼。为了弄清楚为什么这种会飞行的哺乳动物会长出如此长的爪子,卡伦·希尔斯还专门研究了它们在胚胎发育阶段的发育过程,并将其与鼠的胚胎发育进行了比较。
卡伦·希尔斯发现,无论是啮齿类动物,还是蝙蝠,它们的前爪都由胚胎中的软骨细胞发育而来--这些细胞均在所谓的生长区中最终转变为骨细胞。但蝙蝠的生长区要大得多--这主要是受到了BMP2基因的影响(该基因中携带了大量有关骨骼生长的信息)。
希尔斯发现,BMP2基因在蝙蝠骨骼的发育过程中活动非常活跃,而在处于同一阶段的鼠胚胎中,其功能却已完全弱化。接下来的试验也证实,BMP2基因确实在蝙蝠前爪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将这种基因加入到胚胎期鼠的细胞中,那么它们同样也会发育出与蝙蝠一样的细长前爪。
希尔斯认为,由于BMP2基因的活性增强才导致了蝙蝠的突然出现。同时,可能也正是由于该基因的突然变化造成蝙蝠的进化过程非常短暂,以至于人们很难找到其生活在5000万年前的原始祖先的化石。
上一篇:科学功勋动物之猩猩[ 07-23 ]
下一篇:HIV驻扎身体,比人们想象的更快?[ 07-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