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的自闭症研究前景看好
加州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控制着小鼠的社会行为的神经元。如果在人类身上也存在相似的神经元,那么他们可能会发现负责控制自闭症那部分大脑,并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研究人员对小鼠进行测试,发现其内侧杏仁核的一部分参与其社会行为。他们发现在最近受到入侵者攻击的小鼠大脑杏仁核后背分支区域(简称MeApd),一种名为c-fos基因升高。然后,他们使用光遗传学刺激MeApd的神经元。光遗传学是利用光来操纵神经元的过程。激活MeApd的神经元后,他们在占据主导地位的小鼠的笼子里放入一只更温顺的小鼠,看看会发生什么。结果发现,激活神经元的小鼠会攻击入侵者,并与他们撕咬和搏斗。
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产生这种行为的神经元的特定类型,是γ-氨基丁酸的神经元。γ-氨基丁酸的神经元是用γ-氨基丁酸作为一种神经递质的神经元。这些γ-氨基丁酸的神经元也抑制自我修饰,是一种避群行为。然而,附近用谷氨酸作为一种神经递质被称为谷氨酸的神经元,抑制社会行为并且能引起受到刺激的小鼠自我修饰。
这个发现不会带来很快的突破,正是由于在自闭症小鼠身上这些神经元产生的行为的操作意味着它们不一定会在人类体内产生相同的变化。然而,如果相同的基因负责人类的反社会行为,那么这是我们了解自闭症至关重要的另外的方式。它提供了大脑活动和行为之间的必要联系,以便有一天我们会有希望拥有自闭症谱系障碍有效的治疗方法。
PBS.ORG
本文由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自行整理翻译,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原文链接:http://www.jhunewsletter.com/2014/09/18/autism-research-in-mice-looks-promising-84207/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