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的逆转录病毒病
1. 病原
猴 SIV 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 , 慢病毒亚科。该病毒与人的 HIV 病毒的遗传同源性较高 , 在 AIDS 疾病的病原调查中 , 推测 HIV 病毒可能是从猿类免疫缺陷病毒 SIV 进化而来的。
猴 SRV 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 , 肿瘤病毒亚科 ,D 型肿瘤病毒属 , 具有多种血清型 SRV/D1,2,3,4,5 型。
STLV-1 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 , 肿瘤病毒亚科 ,C 型肿瘤病毒属。该病毒与人的 HTLV-1 在生物学和基因学上具有很多相似的特性 , 它们有 90%~95% 的核酸序列同系 , 在 传染的地理分布和地方性流行病的概况上 , 两种病毒也有相关性 , 所以两者的关联性值得探讨 和研究。SFV 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 , 泡沫病毒亚科 , 泡沫病毒属。 SFV 是有囊膜的单股正链 RNA 病毒 , 在感染细胞培养中形成巨大、多核、大量空泡 , 类似 " 泡沫 " 而被命名。泡沫病毒有 11 个血清型 ,1-3 、 9 、 10 可从旧大陆猴和新大陆猴中获得 ,4 、 6 可从新大陆猴中获得 ,11 可从猩 猩中获得。
2. 流行病学
亚洲的猕猴很少有自然感染 SIV, 但是将不同物种上分离的 SIV 病毒接种到狲猴上 , 能 l表现出 AIDS 的疾病特征。虽然目前还没有数据证实 SIV 病毒能感染人 , 但已报道在从事 SIV 感染恒河猴的模型研究的工作人员中 , 有 3 名工作人员意外接触病毒。现在 3 人均有暂时性的病毒感染 , 从实验人员体内成功地检测到病毒和相应抗体 , 但不引起病症。亚洲的狲猴属是猴 SRV 病毒的主要宿主 , 可形成地方性感染 , 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亚临 床快速致死 , 免疫抑制 , 机会感染以及肿瘤形成 , 类似 AIDS 疾病。猴一般通过血、尿、唾液、 奶、眼泪排出病毒 , 感染其他动物。感染的母猴可以通过胎盘垂直传染给胎儿和婴儿 , 所以猴 婴和少年猴很容易感染致病 , 死亡率较高。由于病毒在猴体内适应生存、演化 , 由强病毒性转 化为弱病毒性 , 目前很多狲猴感染后经过大约七八年的演变 , 产生高抗体 , 病毒被抑制消失 , 不 表现临床症状。因此 , 血清检测显示亚洲 | 猴感染 SRV 的感染率比其他逆转录病毒要高。
STLV-1 感染多种旧大陆灵长类 , 引起的病症是 T 细胞白血病或 T 淋巴瘤 , 与人的 T 细胞 白血病的症状相似。野生和繁殖的灵长类动物 STLV-1 的感染率和致死率偏低。猴感染 STLV- 1 的年龄较大 , 自然感染的途径是通过交配和母子垂直传播。目前还没有人类感染的报道。
SFV病毒具有较高的流行传染性 , 传染率大于 80% 。通过唾液传播到其他动物和人。大 部分血清转阳动物是 2 岁以下性未成熟猴 , 动物的感染可能没有性传播途径 , 咬伤或者被舔推 测是被感染的主要途径。对人的感染已有报道 , 感染人群主要是与非人灵长类密切接触的人 群 , 包括兽医、动物饲养员、屠宰人员以及动物园管理人员。
3.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将不同物种上分离的 SIV 病毒接种到猕猴上 , 能表现出 AIDS 的疾病特征 CD4+、CD3+T 淋巴细胞下降 , 动物血液持续带毒 , 最后发展到死亡。
SRV 病毒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亚临床快速致死 , 免疫抑制 , 机会感染以及肿瘤形成 , 类似lAIDS 疾病。 SRV 病毒能感染多种细胞 , 包括 T 细胞和 B 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上皮细胞等。
STLV-1 病毒感染多种旧大陆灵长类 , 引起的病症是 T 细胞白血病或 T 淋巴瘤 , 与人的T 细胞白血病的症状相似。野生和繁殖的灵长类动物 STLV-1 的感染率和致死率偏低。
SFV 病毒能感染淋巴组织和非淋巴组织 , 在口腔黏膜细胞、上皮细胞内大量繁殖。 SFV在体内的复制是很特别的 , 它首先在口腔上皮细胞中复制后 , 杀死细胞 , 通过唾液流出。而且 ,口腔细胞自然的腐烂、增生 , 不断提供病毒复制的内环境。这种细胞病变对机体不产生影响 ,不引起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
4. 诊断
血清抗体检测方法是常用的猴逆转录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 , 主要包括 ELISA 、免疫荧光、免疫印迹等检测方法。目前荧光定量 PCR 的检测方法也常被用于逆转录病毒的病原诊断中。
5. 防治、
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 , 应做好猴群的检疫隔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