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综合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新闻/综合资讯

种群扩散研究探寻朱鹮繁殖生态新规律

2009年06月08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lwc
摘要:6月5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大臣官房审议官原山保人宣布,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世界博览会期间,日本国家馆将举行6400多场反映日中友好和日中共同拯救朱鹮活动的音乐剧。
 

朱鹮有接近人类的习性,常常在居民房前屋后栖息
 

为防止蛇爬上树捕食巢中朱鹮的卵和幼鸟,研究人员将树干用锋利的刀片包裹起来
 

美丽的朱鹮
 
6月5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大臣官房审议官原山保人宣布,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世界博览会期间,日本国家馆将举行6400多场反映日中友好和日中共同拯救朱鹮活动的音乐剧。
 
上世纪末及本世纪初,在拯救朱鹮方面,中日两国曾演绎了友好关系的一段佳话。我国2007年5月首次野外放飞的26只野化朱鹮中,至今年5月,已有14只能够适应野外生活环境,并已成功组成家庭、繁育后代。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丁长青介绍说,从20世纪80年代初刚发现时只有7只,到现在光野外就有600多只,说明中国在朱鹮保护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多年来,我国在朱鹮人工饲养、野化放归等方面已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随着朱鹮种群数量的增加,种群扩散过程中一些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2008年12月,丁长青主持的“朱鹮野生种群的扩散与保护对策研究”项目刚刚完成。该研究从扩散生物学的角度,对朱鹮种群扩大后产生的新问题进行了研究。
 
飞回的“吉祥之鸟”
 
朱鹮是一种中型涉禽,它的头部只有脸颊是裸露的,呈朱红色,虹膜为橙红色,黑色的嘴细长而向下弯曲,后枕部还长着由几十根粗长羽毛组成的柳叶形羽冠,披散在脖颈之上。朱鹮腿不算太长,胫以下裸露,颜色呈朱红色,一身羽毛洁白如雪,两个翅膀的下侧和圆形尾羽的一部分也泛着朱红色的光辉,因而显得体态淡雅秀美,行动端庄优雅,十分动人。由于朱鹮的性格温顺,我国民间把它看作是吉祥的象征,称之为“吉祥之鸟”。
 
朱鹮是古老的鸟类之一,它比人类历史要久远得多。从油页岩中发现的鹮类化石表明,它生活在距今约6000万年前(人类在地球才生存50万年)。因此,朱鹮是难得的“活化石”。朱鹮又名朱鹭、红鹤,在日本则被称为“仙女鸟”。19世纪以前,朱鹮曾广泛分布于前苏联西伯利亚的西南部、中国的中部、东北部,日本的南部和朝鲜半岛。《汉乐府·朱鹭》中有:“朱鹭,鱼以鸟。鹭何食,食茄”之句,可见当时朱鹮是很常见的水鸟。但在近100 年间,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朱鹮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分布区域急剧缩小。至20世纪70年代,野外已很难发现朱鹮的踪影。它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已经彻底消失。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早在1960年就将朱鹮列入国际保护鸟的名单。
 
在我国境内曾经有14个省份有记录,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各地均未发现朱鹮的踪影。直至1981年夏才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当时仅存7只。
 
此后,鸟类学家在朱鹮的研究和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饲养繁殖方面,1989年我国首次人工孵化成功,1992年人工孵化雏鸟顺利成活,为拯救这一珍禽带来了希望。“经过多年的保护机构建立、栖息地保护与改善、人工饲养和野化训练,目前朱鹮已近2000只,野外就有600多只。”丁长青对《科学时报》记者说。
 
种群扩大后,保护压力也在增加
 
“扩散和迁徙是两个概念。”丁长青说,“虽然扩散生物学方面一些理论性的东西现在还不十分清楚,但扩散是一个确实存在的现象。就像人类一样,如果一个区域人多了,就会去寻找新的、适合的居住地,就会出现扩散的情况。”
 
丁长青说,朱鹮种群是一个扩散生物学方面很好的例子。因为这一种群在20多年前数量很少,几近灭绝。现在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它的数量增加很快,密度大了,食物也不充足了,种内竞争就产生了,这就强迫朱鹮扩大生存范围,扩散到其他地方。
 
“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它虽然没有了种内的竞争对手,食物资源也相对丰富了,但并不是这个地方就是完全适合朱鹮的生存,可能它的天敌也多了,或是其他不适应新环境的情况也会出现。”丁长青说,“从20世纪野生朱鹮种群衰退的原因看,朱鹮栖息地的丧失、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气候和环境变化、天敌和捕猎都是导致朱鹮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因素。而且朱鹮繁殖成功率低、食性简单,有接近人类的生活习性。这些都不利于其种群的扩散,这就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一个逐渐适应新栖息地的过程。”
 
据介绍,随着朱鹮种群数量的增加,国际上已经将它从极危物种降到濒危物种。“我国目前还没有改变对朱鹮的保护等级。因为是在保护力度很大的情况下,朱鹮种群才出现较快的恢复。如果降低保护等级,没有现在这些保护措施,那么很短时间,可能也就一两年,就又回到7只的状态。”丁长青说,“因为朱鹮喜欢接近人类,它动作缓慢且不怕人,它的巢就在农户房子旁边的树上。如果没有保护,小孩爬上去就能把蛋掏出来,老百姓根本不需要用枪,拿快石头就能把它打伤打死。”
 
弄清朱鹮的扩散规律
 
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丁长青在朱鹮保护方面进行了长期研究。课题组首先是做一些基础数据的积累工作,通过一些遥感监测方法,来了解朱鹮的扩散规律。弄清楚它在什么时间扩散,什么个体(雌、雄、成鸟还是幼鸟)向什么方向扩散,它在扩散中需要什么样的生境(什么样的夜宿地、什么样的觅食地)等基本规律。
 
丁长青说:“朱鹮数量增加的同时,它们的活动范围也在扩大。以前朱鹮的活动区面积只有100平方公里左右,现在约有3000平方公里的范围。如果将一些朱鹮扩散的基本规律搞清楚,就可以推测它们在什么时间会扩散到什么地方,扩散的范围有多大,距离有多远,这都有利于朱鹮的下一步保护和野化放旧。”
 
课题组从保护机构的建立、栖息地保护与改善、野生种群监护、野生种群现状、濒危等级下降、野化放飞和再引入几个方面,在对朱鹮繁殖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朱鹮繁殖区扩散、巢区植被变化、营巢地海拔变化和营巢树种变化等近年来朱鹮繁殖生态出现的变化。针对目前朱鹮繁殖区分布现状和朱鹦繁殖生态的变化,分析了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野生朱鹮种群自然迁移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野生朱鹮种群自然迁移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并针对迁移后的种群保护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从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到再引入三方面的建议和保护对策。
 
2007年5月,我国首次在野外放飞了26只野化后的朱鹮。经研究人员跟踪观察,2008年有两对组成家庭,繁育成活了3只朱鹮幼鸟。今年,共有4对朱鹮组成家庭,截至4月30日,共产卵12枚,孵化小朱鹮6只,成活5只。丁长青说,朱鹮种群数量近几年来虽然有了较大的增长,但对于一个自然物种来讲,仍是一个弱小群体,仍未摆脱濒危局面。目前仍需要扩大朱鹮种群,巩固保护成果。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