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涛:免疫学领域的拓荒者
2015年03月10日
来源:《科学新闻》
作者:倪伟波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26岁因硕士论文优秀被直接授予博士学位;28岁从讲师破格提升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医学教授;32岁成为博士生导师;33岁成为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40岁成为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41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6岁因硕士论文优秀被直接授予博士学位;28岁从讲师破格提升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医学教授;32岁成为博士生导师;33岁成为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40岁成为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41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根植于国内,是真正的“土博士”,却在世界医学科技前沿亮出“中国品牌”,让中国免疫学走向世界,也让世界科技界了解中国。他让几代中国免疫学人的梦想成真,向世人证明:中国本土同样可以培养出世界知名的科学家。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
与免疫学“共舞”
免疫学一直是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前沿热门学科,有太多的空白点尚未攻破。多年来,围绕着天然免疫识别机制与肿瘤免疫治疗,曹雪涛带领其研究团队做出了系统性、创新性的研究工作,推动中国免疫学走向了世界。
2004年,《自然-免疫学》杂志发表了由曹雪涛领衔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的、具有重要免疫调节作用的新型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创新成果。这是该杂志创刊以来第一次刊登由中国科研人员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国际著名免疫学家肯?萧特曼教授对此项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这是一项令这个领域绝大多数研究者惊奇和关注的工作,这一发现给传统免疫学理论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做一个有原创学术思想的本土科学家,一直是曹雪涛的理想,为此他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在他的带领下,他的研究团队不断在免疫学领域“开疆拓土”。
从树突状细胞中自主发现了数十种新型基因并开展了相关的免疫学与肿瘤生物学功能研究;发现和鉴定了树突状细胞等数种新型免疫细胞亚群并研究其免疫调节功能;提出了天然免疫识别与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调控的新分子机制;揭示了肿瘤免疫逃逸新方式并研究了数种肿瘤免疫治疗新方法……
在天然免疫的识别与调控机制的研究上,曹雪涛成果突出。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20 多篇,其中包括在国际一流学术杂志Cell、Science、Nature Immunology、Cancer Cell、Immunity等发表论文;获国家发明专利16 项、国家Ⅱ类新药证书2 个;研究成果4次获得“中国高校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并曾入选“2011 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在与国际免疫学“高手”的同台竞技中,他实现了几代中国免疫学人的梦想。
搞科研如同“摘苹果”
对于研究上取得的诸多成就,曹雪涛从未把功劳一人包揽。他常说:“一项科研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好的团队。”
凡是和曹雪涛一起从事研究工作的人,都知道他有个“摘苹果理论”。用他的话说就是:“搞科研如同走进了一片果园,好摘的被大个子摘走了,小个子想摘到苹果,就要站在他人的肩膀上。一个优秀的团队就是这个肩膀。”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曹雪涛带领着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在国内外免疫学界刮起了一股股强劲的旋风。
多次在国内举办国际免疫学会议;与国外多所著名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实现军队系统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十余次在《自然-免疫学》杂志发表论文……
“团队壮大了,个人才能更好地发展。”这是团队成员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在这里,没有空谈阔论的幻想家,只有一群务实创新的实干家。由此,实验室于2006年成为国内免疫学领域至今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在2011年的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
“最牛导师”
最近,曹雪涛又多了一个“称呼”——“2014中国大学最牛研究生导师”。
去年十月,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了一份《2014中国大学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该报告公布了“2014中国大学研究生院排行榜500强”“2014中国大学研究生一级学科排行榜”和“2014中国大学最牛研究生导师排行榜”等榜单。
在这份榜单上尤为引人注意的是,曹雪涛总计有11名博士生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雄居2014中国大学最牛研究生导师排行榜榜首,堪称“中国大学最牛研究生导师”。
对于这一称呼,曹雪涛深感责任重大。
近几年,中国科学家及其研究团队接二连三地创造出世界级的科学发现,其中不乏有年轻研究生的身影。在这些学生看来,能在读书期间接触到世界顶级的科学难题,对于培养科研素质、开阔科学眼界、提升科研方法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但在中国的实际研究生教育中,往往缺乏对前沿性科学问题的探究。就研究生培养而言,学生需要发文章、找工作,很多导师不大可能把一些前沿的课题交给学生做。因此,“他们当不成科学研究的‘先驱’,一不小心就成‘先烈’了。”曹雪涛很无奈。
“没有不想成才的学生,只有不负责任的导师。”他认为,学生的培养不仅在于传承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内在动力与科研热情,最重要的是教会治学方法并传授治学理念。
如今,他的学生中2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位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因为中国现代科技自改革开放以后才真正与国际接轨并逐步从追踪到并行,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也就是近十年的事情。我们这些人幸运地见证了三十年国家科技发展的全过程,但主要作用是过渡性的、奠基性的,未来将属于更加年轻的一代中国科学家!”曹雪涛内心充实而丰满。
上一篇:李兰娟院士:从“李式人工肝”到“抗击H7N9第一人”[ 03-09 ]
下一篇:艾滋病研究专家何大一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 03-19 ]
对不起,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