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推荐或发布相关实验技术、实验攻略、实验经验分享等。
小鼠的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二)
2015年03月31日
来源:《实验动物管理与实用技术手册》
作者:徐国景 易工城 唐利军 孔利佳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小鼠的体细胞核移植技术
( 二 ) 卵母细胞的获取及去核操作
性成熟雌小鼠(7-8 周龄左右 ),腹腔注射1OIU PMSG,48h 后腹腔再注射 1OIU HCG,14~16h后颈椎脱臼法处死。从输卵管壶腹部获得卵丘一卵母细胞复合体,置于透明质酸酶 H-KSOM 培养基中,待卵母细胞周边的卵丘细胞全部分散为单个细胞时,停止消化,将卵母细胞转移H-KSOM 培养基中洗净,转入 KSOM 培养基,置于 37 ℃、5%C02、饱和湿度下培养。在35m 培养皿上,用含 CB 的 H-KSOM 做成微滴,上覆矿物油, 吸取卵母细胞置于微滴中,平衡,在显微操作仪下用固定吸管吸住卵母细胞,用去核针拨动卵母细胞使第一极体位于钟表 12 点的位置,去核针从上部刺人透明带并经第一极体基部,连同第一极体及其下方的核体部分去除。
( 三 ) 移核
在显微操作仪下,将悬浮的单个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用注核针刺破质膜后注人到透明带间隙,使供体细胞与卵质膜接触,置于 37℃、5%C0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平衡。
( 四 ) 融合
平衡后将待融合卵移入电融合槽的电融合液微滴中,用人工或交流电使融合卵定位,经过平衡后在细胞融合仪上进行电融合,选出供体细胞融入的卵母细胞,置于 37℃、5%C0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
( 五 ) 活化处理、体外培养及胚胎移植
选出供体细胞融入到卵母细胞内进行化学激活,移入铺有输卵管上皮细胞的 KSOM 棚中在 5%C02、37.5 ℃和饱和湿度下进行共培养。
观察胚胎发育情况,经鉴定后用于胚胎移植。
上一篇:小鼠的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一)[ 03-30 ]
下一篇:TetraOne KO——基因敲除技术的重大突破[ 0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