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与遗传学
2008年07月15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lwc
摘要:鱼类种类繁多,还存在着很多特化种和突变体,基因资源丰富。鱼类繁殖能力强,繁殖周期短,数量性状基因丰富,易于属内杂交,人工性别控制可行,核移植、单倍体育种等技术也发展成熟,是遗传研究不可多得的好材料。
鱼类种类繁多,还存在着很多特化种和突变体,基因资源丰富。鱼类繁殖能力强,繁殖周期短,数量性状基因丰富,易于属内杂交,人工性别控制可行,核移植、单倍体育种等技术也发展成熟,是遗传研究不可多得的好材料。
脊椎动物都是整倍体基因组,当杂合动物产生后,需先培育其F1代,这可能要花费几个月甚至于几年的时间,然后再经多代的同胞交配,通过后代的表型特征来发掘其纯合的隐性突变体,耗时长,工作量大,是遗传学家十分头疼的问题。鱼类由于雌核和雄核发育技术的应用,将单倍体直接加倍成二倍体,一些隐性突变只需1-3代就可以得到鉴定,有的小型鱼类一代只要几个月,大大节省了时间。 饱和诱变的呈现筛选是在无脊椎动物——果蝇中开创的,对于脊椎动物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的。经过德、美两家实验室的努力,1994年终于在斑马鱼上获得成功。斑马鱼作为实验材料所具备的众多优点得到充分体现。
鱼类存在着复杂的性别控制机制,除了性染色体上常见的XY与ZW等机制,还有些有趣的现象,如黄鳝和石斑鱼须经过从雌到雄的转变;有的性逆转与环境和群体有关,小部分产过仔鱼的雌性剑尾鱼会变成雄性。这些有趣的问题吸引了很多研究者。鱼类性别机制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脊椎动物的性别起源、机制和进化很有意义。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对不起,暂无资料。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