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的今天和明天
CRO应该是生物医药领域中最火的话题之一了,至少有以下几个现象可以说明:
1 全国各大生物医药园区,几乎均以医药外包(CRO)作为目标进行发展和招商;
2 国内CRO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约有300多家;
3 目前国内CRO企业发展势头很好,即使在金融风暴中,仍然相安无事,甚至有所增长,这是奇迹。
然而,一片惊喜之中,也不免有些忧虑,如今的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风景能保持几年?上个月与几个台湾朋友谈到有关CRO,有一句话发人深省,他说,台湾(包括在大陆的台企)是世界IT的代工产,象富士康2008年销售额为92.71亿美元!但利润仅1.21亿美元,利润率不及1.5%,可见竞争之激烈。那么,生物医药的CRO,会不会成为第二个IT代工产?当然,现在不会,因为CRO市场远远没有饱和,那么五年后,七年后呢?
如果以目前的势头,全面热衷于CRO的话,也许用不了七年,或许三五年,便会进入白热化阶段。全球的研发的大饼是有限的,每年的增长也是有限的,但是CRO公司的增长却是惊人的,总有一天,这块大饼不够分。届时,CRO有可能也会陷入无休止的价格战之中,新的悲剧也有可能再次上演。当然,我们不希望看到。
当然,我们也欣喜看到,走在前头的CRO公司正在转变策略,象药明康德,睿智化学等。一方面完善服务产品线,走出单一的化学合成道路,甚至与上下游CRO服务商联合,在整个CRO产业链中寻找机会,如成立的CRO联盟等,也是例子之一;另一方面,这些企业也意识到单纯的CRO不是终极发展目标,相反借CRO积累研发经验和基础,为将来从CRO转型新药开发打下基础。这两天跟一个朋友打赌,说桑迪亚,当初VC投资是搞新药研发的,结果没搞成,变成了CRO,但是五年后,还应该再变为新药研发才对。这就是轮回,不过是上升的轮回。
当然,讲到CRO,一般人认为就是研发外包,实际上CRO本身就是一条非常长的价值链。从前端的CMO,研发到动物实验,再到后期的临床试验,licenses注册申报,都称为CRO。虽然目前在中国的CRO主要还是CMO,尤其是化学合成水平。但是从长远来看,在中国最适合的CRO是动物实验和临床CRO。化学合成和基础研发,虽然中国有成本的优势,但是这很难形成特色,而动物实验和临床CRO则是基于中国的法律不健全,人口多,病种多的优势,这种“不健全的体系”有可能会成为临床CRO发展的契机。
另外,我们也不妨预测一下五年后,甚至七年后哪些CRO企业还能如鱼得水,哪些可能活得艰难,甚至退出竞争行业?实际上,只要看看美国的现状,结合中国的实际特色,再加上其他行业的比对,就可以略知一二。
其一,动物实验和临床CRO在法律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会活得很happy;
其二,有真正的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的企业,甚至不是CRO公司,因为他们在研的项目能够容易地被巨头收购,因为被收购是也是理想的结果之一;
其三,有特色的CRO。刚才说CRO是一个漫长的产业链,只有在这条产业链上找到细分的定位的企业,才能真正活得很舒服,哪怕是一个极小的点。前几天与南京高新区的总经理万灵说到,在欧洲有一家公司,人不多,做人工关节模型设计的企业,每年销售额惊人。注意,这家公司只作设计,并不生产,生产全是由其他公司进行。这种只卖智慧和设计的公司,是很有竞争力的。象温州小商品市场一样,许多企业只卖纽扣,甚至仅仅卖男式纽扣,都能成为规模较大的企业。这就是特色,创新,CRO是同样的道理,相反做大而全,有可能容易倒下,因为运作一个巨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编辑信箱
欢迎您推荐或发布各类关于实验动物行业资讯、研究进展、前沿技术、学术热点、产品宣传与产业资源推广、产业分析内容以及相关评论、专题、采访、约稿等。
我要分享 >热点资讯
- 年
- 月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