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动物实验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研究进展/动物实验

研究表明鸟类“速配”可使繁殖能力下降

2015年09月16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 作者: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 责任编辑:wlladmin
摘要:真爱似乎让鸟类成为更好的父母。根据研究者安排的斑马雀的“婚姻”结果显示,允许自己选择自己伴侣的鸟儿,他们将成为更勤劳的父母。

自由恋爱:如果斑马雀可以自己选择伴侣,他们将更好的履行父母的职责(图片来源:blickwinkel /Alamy) 

斑胸草雀是许多成对生活并对父母职责分工的动物中的一种。

大多数研究动物是如何选择配偶的焦点都集中在评价的质量指标,假设所有个体都同意寻找一个有吸引力的伴侣,很少注意到个人喜好可能会有所改变的原因。有个学说是这样说的,个体将选择其基因与自己的基因一致的伴侣。而另外一种学说则说,他们将选择行为和他们匹配的配偶。

为了测试这一点,德国鸟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普朗克西维森,想知道如果动物被随意配而不是自由选择会发生什么。

首先,他们安排了一个160只鸟雀 “速配”事件,让鸟儿自由选择伴侣。然后,完全打破了先前的关系,让一半的雌性与雄性随机配对。

繁殖成功

重新配对的鸟雀分别放置在笼子里几个月,使他们能够适应彼此。对照组和随机配对组都在笼子里饲养五个月,分别观察三对,研究结果显示他们繁殖成功。

自己选择伴侣的鸟雀组繁殖小鸟的存活的数量高37%。随机配对组,未受精的鸟蛋要多出三倍,掩埋或丢失的更多,小鸟孵化过程中死亡的也更多。而在小鸟孵化最脆弱时,雄性鸟雀保护鸟巢也不够努力。

这也许并不令人意外,在这个组中雌性不太愿意与雄性交配,而雄性更容易找到新欢。

研究人员还发现,两组中胚胎的死亡率是相同的,这意味着较低的繁殖存活率是由于育儿质量,而不是基因的不匹配。

如果鸟类选择配偶是因为遗传基因一致,那么你会得到这样的结论,自由选择的鸟雀胚胎死亡率较低,因为它们的基因跟匹配,因此产生更健康的胚胎。

作者Malika Ihle认为强迫配对的繁殖成功率较低是因为“心理约束”妨碍了他们成为最好父母的能力。她说:“他们已经尽他们最大的能力,尽可能多地抚养他们的雏鸟,但他们能力不够。”


复杂行为

来自英国巴斯大学Tamás Székely说,配对涉及非常复杂的行为。夫妻繁殖的成功率高,部分原因是他们愿意一起抚养子女,也因为他们彼此可以互补。

Székely说:“如果让我们说,雄性能比雌性更好地保护家园,而雌性可以更好的哺育下一代,成功的夫妇可能是各司其职。这样的行为互补性可以维持家庭,也是一个成功的标志。”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尼克罗伊尔说,此项研究中个体如何识别潜在伴侣的行为一致还不完全清楚,但识别一个人的人格特质,如大胆或害羞,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他说:“目前的研究很好地证明了选择伴侣的重要性,吸引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本文由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编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