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犬病毒性肝炎(Canine viral hepatitis)
本病是由犬I型腺病毒和和Ⅱ型腺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犯1岁以内的幼狗。除犬外,还见于一些野生动物。临床上本病分为犬肝炎型和犬呼吸道型。
(1)病原
犬Ⅰ型腺病毒和Ⅱ型腺病毒呈20面体,无囊膜,衣壳上有血凝素,直径70~80nm,含双股DAN。在0.2%福尔马林中经24h可灭活。不耐热,50℃,150min或60℃ ,3~5min可灭活,在室温下能抵抗95%酒精达24h。因此,仅用酒精消毒注射器及针头,仍可能传播本病。化学消毒剂如碘、碳酸和氢氧化钠都能杀死本病毒。本病可侵犯各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犬,但是1岁以内的幼犬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
传染源为病犬和带毒犬(有些犬在病后6~9个月的恢复期仍可排毒),主要通过接触及口腔传染。
(2)症状
犬肝炎型:Ⅰ型腺病毒引起的免疫状态决定了临床表现,当血清抗体滴度在1:4,1:16及1:500以上时,可分别表现为急性肝坏死,慢性肝炎会纤维化及局限性损害等。
超急性型常于数小时内表现为消化道的一些症状而死亡;急性型则以高热,咽喉炎,躯干及下腹部水肿,腹痛,呕吐,腹泻,出血性素质为主要表现,病死率达25%~40%,恢复期出现眼前房色素层炎和角膜水肿(蓝眼)。
犬呼吸道型:主要由Ⅱ型腺病毒引起,以发热、厌食及急性呼吸道症状为主。
(3)病理
肝炎型有皮下水肿,腹水,内脏浆膜下出血。肝略肿大,包膜紧张,肝小叶清楚。胆囊壁出血、水肿,呈黑红色,增厚。这些病变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4)诊断
本病的诊断依据犬类动物的预防接种记录、接触病犬的历史、临床症状、剖检等,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
由于病毒损伤肝脏,故感染后2周血清内的转氨酶类升高,凝血时间延长,肝组织活检才能对肝炎型作出确诊,在活的肝细胞内可发现核内嗜碱性包涵体。血清内对本病毒的抗体,可以用ELISA、间接血凝等法测定。从早期病例的扁桃体里,可分离到本病毒。由于肝脏精氨酸能抑制病毒核酸的复制,所以从肝脏很难分离出本病毒。
本病与犬瘟热的鉴别要点:本病出血后,血凝时间延长,胆囊有特症病变,体腔内有渗出液,而犬瘟热无这些变化。
(5)防治
①、保护易感宿主 这是本病预防的最有效措施。预防接种,可用犬传染肝炎灭活苗,或弱毒疫苗,或和犬瘟热疫苗联合应用。
②、切断传播途径 注意犬舍卫生,饲料及饲具应消毒,注意检疫,防止病犬混入。
③、消灭传染源 发现患病犬,通常处死为好,对珍贵犬,可采用输血、输液、给予抗生素等联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