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肝癌裸鼠皮下-肝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实验

2013年07月15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丁香园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lmjinfo
摘要:人肝癌裸鼠皮下-肝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实验可以:(1)研究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2)筛选抗癌药物。

    人肝癌裸鼠皮下-肝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实验可以:(1)研究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2)筛选抗癌药物。

    实验方法原理:先用组织学完整的新鲜人肝癌组织接种于裸鼠皮下,形成皮下移植瘤,然后用此移植瘤组织再接种于裸鼠肝内,建立肝原位移植瘤模型(间接肝原位移植瘤模型),并将其与直接肝原位移植瘤模型、皮下移植瘤模型和腹腔内移植瘤模型作比较。

    实验材料:NC裸鼠 Balb c裸鼠

    试剂、试剂盒:肝癌外科手术切除标本 Hanks液 戊巴比妥钠 甲醛 石蜡

    仪器、耗材:针头 光学显微镜 手术刀 剪刀 纱布 消毒液 口罩

    实验步骤:

    一、间接肝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制备 

    1.  用新鲜的肝癌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来自长海医院,患者为1名47岁男性,病理诊断:肝左叶肝细胞癌,粗梁型,Ⅱ级),在Hanks液中,去除坏死组织和非癌组织后切成1~2 mm3小块。

    2.  取2块瘤组织,在离体40 min内用粗针头植入裸鼠腰背部皮下,待皮下移植瘤长到直径约1 cm时切取肿瘤,在Hanks液中,去除坏死组织后切成1~2 mm3小块,裸鼠用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后,行左上腹横切口,暴露肝脏。

    3.  取上述2块瘤组织,在离体40 min内用粗针头植入裸鼠肝右叶深部实质内,全层关腹。
 
    二、直接肝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制备 

    1.  同一例新鲜肝癌手术切除标本,处理方法同皮下移植,裸鼠处理同间接肝原位移植,取2块瘤组织,在离体40 min内用粗针头直接植入裸鼠肝右叶深部实质内。
 
    2.  皮下移植瘤模型和腹腔内移植瘤模型的制备。
 
    三、病理检查和相关指标检测
 
    1.  解剖和组织学检查 

    (1)所有裸鼠接种后,分组分笼饲养,自由进食,每天观察1~2次。

    (2)当裸鼠处于全身衰竭状态时处死并作大体解剖,对接种瘤和转移瘤分别进行观察、测量,记录肿瘤侵袭和转移情况,重要器官(主要为肝和肺)经10%中性甲醛固定后,常规石蜡制片,光学显微镜检查。
 
    2.  周围血甲胎蛋白(AFP)检测 

    处死前,均采用摘眼球采血的方法获得血液,用生化法检测AFP的分泌量。

    3.  瘤细胞DNA含量分析 

    留取部分移植瘤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DNA含量分析。
 
    其他(实验讨论):
 
    目前,肝癌的复发和转移仍然是其术后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为了研究肿瘤的转移机制,建立接近于人体的肿瘤动物模型显得尤为重要。早期建立的动物移植瘤模型,移植瘤虽能维持来源肿瘤的组织结构和生化特性,但很少发生转移,从而影响了它在研究人类肿瘤转移特性方面的价值。进一步研究表明,人癌在宿主体内表达侵袭转移能力,不但需要具备合适的移植环境,而且还依赖于瘤细胞之间、瘤细胞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近年来,根据原位移植理论建立起来的人癌瘤原位移植模型克服了这一缺陷,它不仅维持了原有瘤组织的结构,而且还保持了人体瘤的绝大部分生物学特性,特别是转移特性,它在宿主体内能以类似于患者体内的方式显示其恶性行为。在这一新型模型的启发下,人们相继陆续建立了人类多种癌瘤的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为人类更好地研究肿瘤的转移机制提供了理想的工具。

    Sun等采用组织学完整的患者肝癌标本,在裸鼠体内建立了人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LCI-D20,该模型具有很高的自发转移率,与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相比,虽然其组织学特征相似,但两者的转移能力却是截然不同的,肝内原位移植瘤自发转移率达100%,而皮下移植瘤却罕见有转移。LCL-D20唯一不足在于移植瘤存活率低(1/16)。

    Yamada 等用来自人肝胆管细胞癌细胞株接种裸鼠皮下形成皮下移植瘤和通过脾血管注射形成肝移植瘤,研究亦发现肝移植瘤转移率明显高于皮下移植瘤(100% vs 20%)。

    Kimura等和Kuo 等研究后亦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我们参照上述实验方法,并加以改进,先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然后再接种裸鼠肝内建立原位移植模型,其原理是先让人肝癌组织在裸鼠皮下适应裸鼠体内环境,然后再接种于肝脏,从而保证了移植瘤的存活率。研究表明,该模型与直接肝原位移植瘤模型一样能充分展示人肝癌的生物学特性,与裸鼠皮下和腹腔移植瘤相比,其侵袭和转移能力均优于后者。

    为了探讨原位与皮下移植肿瘤在肿瘤生物学行为上产生差异的机制,可以对原位与皮下移植瘤分别进行p53等癌基因表达和多种化疗药物治疗研究,发现原位移植瘤p53表达的强度明显高于皮下移植瘤,且两者对多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亦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肿瘤所处的微环境不同,从而影响了其生物学特性的发挥。

    Fukumura 等通过对裸鼠皮下和肝内结肠癌移植瘤的实验后得出肝微环境对结肠癌移植瘤的血管形成和微循环建立的影响与皮下微环境对移植瘤的影响是不同的。

    Cui 等指出,肿瘤的局部侵袭是发生转移的前提,只有具备局部侵袭能力的肿瘤才能有转移的能力。皮下和腹腔内种植的肿瘤由于受所处部位微环境的“不良”影响,往往在肿瘤周围形成纤维包膜,从而限制了肿瘤侵袭周围组织、淋巴管、血管的能力,所以转移的机率就大为减少了,而原位移植部位本身就是肿瘤生长的“土壤”,在这里肿瘤获得了充分的“滋润”,肿瘤无包膜形成,因而能充分展示其生物学特性。说明要表达完整的转移模式必须具备较好的植入环境,只有原位移植模型才能完整表达人类癌瘤的转移特性。
 
    移植瘤与原患者肝癌组织之间的形态学上的差异,可以认为移植的肿瘤组织其形态结构特点只能反映取材部位瘤源的形态结构特点。此外,移植瘤组织中适应裸鼠体内环境的、生长力强的细胞群体,可获得优势,而弱的则在传代过程中丢失。晚期,移植瘤由于宿主血供难以维持其生长需要,肿瘤发生坏死、出血,宿主也因衰竭而死亡。

许可证

地区: 广东省
许可证类型:
许可证号:
单位名称:
查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