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综合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新闻/综合资讯

遗传所发现引导脊髓组织内源干细胞定向分化&促脊髓动物功能恢复

2015年11月26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作者: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戴建武领导的再生医学实验室一直专注研究如何重建脊髓损伤后促进脊髓再生的微环境。他们将胶原支架材料与具有胶原特异结合能力的髓鞘抑制分子ephrinB3和sema4D各自的拮抗蛋白CBD-EphA4-LBD和CBD-PlexinB1-LBD以及有胶原特异结合能力的神经营养因子CBD-BDNF和CBD-NT3进行结合。

    脊髓损伤修复是世界医学难题。大量研究表明,脊髓损伤后损伤部位存在多种抑制分子如Nogo-A,ephrinB3及sema4D等,形成了抑制脊髓再生的微环境。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戴建武领导的再生医学实验室一直专注研究如何重建脊髓损伤后促进脊髓再生的微环境。他们将胶原支架材料与具有胶原特异结合能力的髓鞘抑制分子ephrinB3和sema4D各自的拮抗蛋白CBD-EphA4-LBD和CBD-PlexinB1-LBD以及有胶原特异结合能力的神经营养因子CBD-BDNF和CBD-NT3进行结合。通过移植上述功能支架材料到大鼠脊髓T10全横断模型之中来建立促进神经再生的微环境。此外,他们还在大鼠全横断损伤后脊髓的两个断端分别注射cAMP来激活脊髓神经元内在的再生信号通路。通过术后三个月的恢复期,他们观察到接受了复合治疗的大鼠较空白对照组及单纯支架材料移植组的大鼠在损伤区内神经纤维的再生数量、再生神经纤维的再髓鞘化程度、再生组织的血管化程度以及后肢行为学恢复程度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优势。他们认为复合治疗组的大鼠的损伤区能检测到大量新生神经元是大鼠功能恢复的细胞学基础。这类新生神经元很可能是在脊髓受损后由迁移至损伤区内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而来。功能支架材料在大鼠损伤区提供了一个适合内源神经前体细胞向神经元定向分化的微环境。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定向诱导内源神经干细胞或移植的外源神经干细胞在损伤区内向神经元分化是脊髓损伤修复的重要机理,对于指导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于11月21日在Acta Biomaterialia(doi:10.1016/j.actbio.2015.11.023)上在线发表,戴建武研究组的博士生李星和助理研究员韩津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中科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先导专项和科技部重大计划资助。
 
    原文链接: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742706115301987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