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推荐或发布相关实验技术、实验攻略、实验经验分享等。
迷走神经干刺激致缓慢心律失常模型
2015年12月03日
来源:《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作者:刘恩岐 李亮平 师长宏
责任编辑:wlladmin
摘要:迷走神经干刺激致缓慢心律失常模型
【造模机制】 迷走神经在调节心血管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对心脏的主要表现为负性频率、负性传导和负性肌力作用,其兴奋时可引起心率下降、兴奋传导减慢以及心肌收缩力减弱。主要机制与刺激迷走神经干,其末梢可释放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有关。ACh可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M型受体,激活ACh敏感K+通道(IKACh),此外,ACh还可以直接抑制If以及钙电流。窦房结主要接受右侧迷走神经支配,右侧迷走神经刺激对心率的影响较左侧刺激明显。
【造模方法】动物(如大鼠、犬)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连接心电图机。做颈部正中切口,钝性分离颈动脉鞘,游离双侧迷走神经干,用两对铂金刺激电极分别勾在左右迷走神经干上,根据动物种属及大小设置刺激参数,同时根据心电检测进行调整。大鼠的刺激参数可设置为脉宽3ms,电压5V,频率60次/min;成年犬的刺激参数可设置为脉宽2~4ms,电压5~8V,频率20~30次/min。
【模型特点】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可引起心率减慢,甚至可导致心脏停搏;但在持续刺激过程中,心脏将以较慢的节律恢复跳动。刺激左侧迷走神经对房室交界区的影响较大,可引起房室传导速度减慢;刺激较强时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更强的刺激可导致房室交界区的传导完全阻断,而此时窦房结功能可不受影响,心电图上表现为规律出现的P波,但P波与QRS波群的间期延长或无关,或甚至在某段心电图上未见QRS波。
【模型评估和应用】该方法操作相对容易,可控性强,花费少,大小动物均适用,尤其适于建立模型后还需要喂养较长时间的动物。
上一篇:基因修饰性心力衰竭模型[ 12-01 ]
下一篇:窦房结心律失常动物模型[ 1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