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动物实验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研究进展/动物实验

小鼠实验揭示针灸或治疗帕金森症

2016年01月29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作者: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责任编辑:wlladmin
摘要: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学研究室通过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经络研究所、针灸推拿学院以及龙华医院针灸科等单位合作,在帕金森症(Pakinson’s disease)小鼠模型上探索了针灸作用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学研究室通过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经络研究所、针灸推拿学院以及龙华医院针灸科等单位合作,在帕金森症(Pakinson’s disease)小鼠模型上探索了针灸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针刺小鼠腿部的阳陵泉穴可以通过非mTOR依赖途径调节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自噬通路,恢复其受损的自噬(autophagy)水平,清除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在脑内的积累,并显著改善其运动能力。相关研究论文Acupuncture promotes mTOR-independent autophagic clearance of aggregation-prone proteins in mouse brain 于近日发表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

针灸疗法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通过针刺或艾灸特定穴位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目前,针灸在国际医学界已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关于其分子机制的研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例如,美国研究者已揭示了针灸镇痛和电针抗炎的分子机制(Goldman et al. Nature Neuroscience, 2010, 13, 883; Torres-Rosas et al. Nature Medicine, 2014, 20, 291)。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症状、阿尔兹海默症、亨廷顿式病等)是一类对人类具有重大威胁的疾病。针灸对缓解其症状具有明确疗效,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晰。

自噬是真核生物中对细胞内物质进行周转的重要过程,且在进化中高度保守。研究表明自噬通路障碍与众多疾病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近年来一些工作还证明了锻炼和机械刺激等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和机体的自噬水平来发挥作用(例如He et al. Nature, 2012, 481, 511)。

受此启发,上海应物所研究员樊春海、胡钧和副研究员孙艳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吴焕淦、裴建等组成合作研究团队,探索针灸作为一种特殊的机械刺激,能否通过调控机体的自噬水平来起到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作用。田甜等研究人员在帕金森症模型小鼠中考察了针刺前后脑内自噬相关指标的变化。研究表明,针刺阳陵泉穴能够显著上调小鼠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溶酶体膜蛋白表达,并修复受阻断的自噬—溶酶体通路。自噬水平的上调抑制了帕金森症的标志性病理蛋白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在小鼠脑内的积累。随着自噬水平的恢复,小鼠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获得改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活力和运动行为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针刺诱导的自噬水平上调不依赖于mTOR通路。这种特性区别于常用的自噬诱导剂(如雷帕霉素,rapamycin),而且针灸作为一种物理疗法,为避免化学药物的副作用和避开化学药物递送中血脑屏障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因此,这项研究不仅从自噬角度探索了针灸改善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分子机制,而且为针灸这一古老中医疗法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衰老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原标题:上海应物所合作研究揭示针灸治疗帕金森症的分子机制)

对不起,暂无资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