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十二指肠液反流引起的胃溃疡模型

2016年02月15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作者:刘恩岐 李亮平 师长宏 责任编辑:wlladmin
摘要:十二指肠液反流引起的胃溃疡模型

【造模机制】含胆汁和胰酶的十二指肠液长期大量反流入胃,增加了对胃黏膜的化学侵蚀作用,并且增强促胃液素的活性,导致胃溃疡。

【造模方法】Wistar大鼠,180~200g,禁食24小时,不禁水。苯巴比妥钠(50mg/kg)和硫酸阿托品(0.1mg/kg)腹腔内注射麻醉。模型组手术分两步进行,先行吻合术:上腹部正中切口,将距离Treitz韧带远端5~6cm处的空肠与鼠的前胃按顺蠕动方向侧侧吻合,术后禁食3天,随意饮水;术后2周进行第二步手术(即十二指肠液反流术):再次打开腹腔,将胆胰管开口部远端的十二指肠下部横断,两断端分别包埋,致使全部十二指肠内容物持续向胃内反流。对照组只做相应的开腹和关腹手术,不做吻合术和反流术。术后动物自由饮食水,并被置于代谢笼内以防其自食粪便。分别于反流术后3、6、12和30周,苯巴比妥钠麻醉下处死动物,摘出全胃,收集胃内容物,计算溃疡面积,观察胃组织大体和镜下病理。大体可见:第3周到30周模型组鼠的胃小弯侧幽门前区均出现溃疡,第6周之前的溃疡较浅且不规则,第12周时溃疡已具有人慢性溃疡的病理特征,第30周时,幽门黏膜的50%出

现了溃疡,且个别的出现乳头状改变,十二指肠扩张达对照组的2~3倍。第3~30周均可见胃底黏膜厚度显著增加、腺体高度显著增大。第3、6、12、30周的溃疡面积(mm2,均数±标准差)分别是11.9±6.6、15.1±10.0、16.6±13.5、55.0±7.6。H&E染色镜下所见:第3周和6周黏膜肌层破坏,第12周溃疡波及黏膜下的肌层,第30周可见肌层破坏,溃疡形状较规则,底部可见渗出物、坏死组织及部分纤维瘢痕,溃疡边缘出现纤维化并有异位腺体。在第3~6周胃内pH<4,胃内胆汁酸浓度和血清促胃液素水平在第3~30周均明显升高。

【模型特点】本模型见到胃内酸度显著升高。可能与十二指肠反流液刺激促胃液素释放并刺激胃底腺体增生有直接关系。本模型的发生比较接近人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形成溃疡的情形,比使用外源性化学制剂、药物或机械损伤等引起的溃疡更有说服力。溃疡的部位和病理特征也与人的溃疡十分相似。

【模型评估和应用】虽然两次手术相对复杂些,也有一定的风险,但只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成功率可达84.6%。对于研究影响胃溃疡的发生发展及溃疡愈合的因素,尤其对慢性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是一种较理想的模型。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