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推荐或发布相关实验技术、实验攻略、实验经验分享等。
甲型肝炎病毒食蟹猴模型
2016年02月17日
来源:《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作者:刘恩岐 李亮平 师长宏
责任编辑:wlladmin
摘要:甲型肝炎病毒食蟹猴模型
【造模机制】甲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消化道)传播,其他途径有血液传播、垂直传播等。利用甲型肝炎的传播特点,通过向动物静脉注射甲型肝炎患者新鲜大便滤液或向动物灌胃甲型肝炎患者新鲜大便悬液的方法诱导动物发生类似于人类自然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后的疾病进程。
【造模方法】甲肝患者的大便样品用PBS(10nM磷酸钠,0.15M NaCl)及盘尼西林(100IU/ml)和链霉素(100mg/ml)稀释成浓度1%的液体,低速离心后的上清液用0.45μm滤膜过滤。用酶联免疫仪吸附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HAV过滤液,实验组静脉注射0.5ml病毒过滤液,对照组用正常人的大便过滤液。
【模型特点】食蟹猴(crab-eating macaque)感染HAV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在第7天开始升高,20天时达到峰值,IgM和总的HAV抗体在第14天时开始增加,第20天达到峰值,之后缓慢回落。第7天即可在粪便中检出HAV核酸,第15天粪便中病毒载量达100000拷贝/ml,第20天时血清中
载量达10000拷贝/ml,第7天唾液中载量达1000拷贝/ml。肝脏和唾液腺中可在感染第7~60天持续检测到HAV抗原。HAV复制的中间产物可在肝、唾液腺、扁桃体和淋巴结中检测到,唾液腺可作为肝外HAV早期复制的靶器官。肝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肝细胞出现肿胀,汇管区可见炎细胞浸润。
模型评估和应用】食蟹猴在系统进化和免疫调节方面相比于啮齿动物更接近于人,更能直观地反映出感染后类似于人的机体的免疫调节及病毒复制情况,可用于甲肝致病机制研究和甲肝疫苗的效用评价。
上一篇:人胃癌转基因动物模型[ 02-17 ]
下一篇:甲型肝炎病毒树鼩模型[ 02-19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