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自发性脂肪肝动物模型

2016年02月29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作者:刘恩岐 李亮平 师长宏 责任编辑:wlladmin
摘要:自发性脂肪肝动物模型

【造模机制】由于肝细胞脂肪代谢关键基因的突变,引起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肝脏脂肪输入和输出平衡失调。

【模型特点】ob/ob小鼠(ob/ob mice)是由美国Jackson实验室于1949年偶然发现的基因隐性遗传突变小鼠,目前是国外最常用NAFLD模型。 ob/ob小鼠是由于编码食欲抑制激素leptin的ob基因发生自发性突变,无法合成瘦素,导致过度摄食、肥胖,出现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及明显的高血糖症。组织病理学改变为肝细胞脂肪变性等(图7-2/文末彩图7-2)。普通饲料饲喂仅发生单纯性脂肪肝,不会演变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除非给予蛋氨酸和胆碱缺乏饮食或高脂饮食或并存其他肝损伤因素。

db/db小鼠或fa/fa(Zucker)大鼠是由于瘦素受体的db基因(或fa基因)突变造成,导致了瘦素抵抗,从而引起了与ob/ob小鼠相似的表型。

FLS小鼠(fatty liver shionogi mouse)是Soga等于1999年报道的通过同系交配方法,建立了一种无过度摄食、不出现肥胖和糖尿病而伴有脂肪肝的新品系小鼠。新生FLS小鼠全肝小叶肝细胞内即有细小脂肪颗粒聚集,并随年龄增长进行性加重,肝脏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较同龄dd Shionogi(DS)小鼠升高5倍,但血脂多无异常。2~4个月 FLS小鼠肝脏内可见单核细胞浸润及成簇泡沫细胞出现,伴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4~6月龄FLS小鼠肝细胞内大脂滴数量较前减少,12个月FLS小鼠易形成自发性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 HCA)或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