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饲养管理

电离辐射防护分类

2016年03月14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实验动物机构职业健康安全手册》 作者:吕京 田燕超主编 责任编辑:wlladmin
摘要:电离辐射防护分类

电离辐射防护措施有外照射防护和内辐射防护两类基本措施。

 

一、外照射防护

主要从时间、距离和屏蔽3个方面采取措施。

(1)时间防护是在不影响工作质量的原则下,设法减少人员受照时间。如熟练操作技术,减少不必要的停留时间,几个人轮流操作等。

(2)距离防护是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远离辐射源,在操作中切忌直接用手触摸放射源,优先使用自动或牛自动的作业方式。

(3)在源与人之间采取屏蔽措施。屏蔽材料需根据射线的种类和能量来决定,如X射线、γ射线可用铅、铁、混凝土等物质;β射线宜用铝和有机玻璃等。屏蔽的形式可以是固定的、移动的,或是针对放射性材料的运输保存、设施设备的屏障措施、个体屏障装备等。

 

二、内照射防护

主要措施有隔离、去污染和个体防护。

1.隔离

采用与外界隔离的技术,把开放源控制在有限的空间内。

2.去污染

应用放射源不可能完全不污染,应及时去污染,并随时监测污染情况。对放射性“三废”要按国家规定统一存放和处理。

3.个体防护

通过利用个体防护装备,防止或阻断放射性核素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等途径进入人体。

若在实验室内使用放射性物质,放射性活性区应与非活性区分开。活性区通常根据辐射水平的高低分为低、中、高活性室,高活性室是进行放射性核素分装、淋洗、标记的场所,高活性区一般应设在建筑平面的末端。相关的设备包括安全防护设备和适用的实验设备,如辐射防护、暴露剂量监测、负压柜、清洗、污物存放等设备。机构应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有关放射源的法规和标准,根据活动特点和风险评估,制定放射安全管理规定、良好操作规范规和应急预案。应在醒目位置放置放射性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室。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