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实验攻略

基因敲减技术原理及进展

2016年03月16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基因修饰小鼠制备常用技术》 作者:王超主编 责任编辑:wlladmin
摘要:要实现动物体内稳定的基因沉默(RNAi),则需将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克隆转入质粒或病毒载体,再导入动物体内实现。与传统的基因敲除方法相比,RNAi方法制备转基因动物具有适用物种广、简单、高效等优点。

要实现动物体内稳定的基因沉默(RNAi),则需将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克隆转入质粒或病毒载体,再导入动物体内实现。与传统的基因敲除方法相比,RNAi方法制备转基因动物具有适用物种广、简单、高效等优点。因此RNAi可以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代替基因敲除的工具。通过制备针对靶基因mRNA不同区段的aiRNA转基因动物,有可能获得对靶基因不同程度的沉默效果,从而可以模拟动物数量遗传性状。

目前,利用这一体系制备的基因敲减动物包括小鼠、大鼠、豚鼠、猪和羊等。2001年,Elbashir等首次报道哺乳动物培养细胞中通过siRNA成功诱导了特异性靶基因表达沉默,RNAi技术成功地从植物研究发展到哺乳动物的相关研究上。次年,Hasuwa等建立了RNAi转基因小鼠。Ramsoondar等利用核移植克隆法与RNAi技术结合,获得了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的siRNA转基因猪。2007年Dickins等把由四环素诱导启动子(TRE)驱动,靶向肿瘤抑制蛋白(Trp53)shRNA的重组逆病毒载体注入小鼠受精卵原核,制备出RNAi转基因小鼠。再将这些小鼠与rtTA(tet-on)转基因小鼠杂交,筛选出的双转基因小鼠在给四环素药物时,就会启动RNAi;不给四环素时,则停止RNAi,实现了RNAi的时空、可逆调控。

目前仍存在的问题是,RNAi载体导入率不高,很多设计的RNA片段不能产生抑制靶基因转录后沉默的效果且效果不稳定。大量的shRNA还会阻断细胞内源性miRNA路径,进而影响内源性miRNA的水平和活性。尽管如此,该技术有望广泛用于基因功能分析和疾病治疗中,推动生物医学的发展。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