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
标准条款
B.2减少
B.2.1 如果必须使用实验动物,考虑将使用的动物数量降至最少或在动物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获取更多的实验数据。
B.2.2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不做无科学意义的重复性实验。
B.2.3重复使用实验动物。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利用同一动物进行多项实验,但须考虑重复使用对动物福利和实验质量的影响,否则,会适得其反。
B.2.4实验数据共享。建立互信机制,相互承认实验结果,避免重复实验。
B.2.5提高实验动物的质量,控制生物学变异,减少混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2.6合理设计实验程序和方案,以达到减少动物使用量的目的。
B.2.7使用更适宜的统计学方法。
B.2.8加强计划性和过程管理,如购买动物时将冗余量将至最小,精确计划动物牛产量等。
理解要点
B.2是关于“减少原则"的实施指南。
减少的含义是指在科学研究中,使用较少的动物获取同样多的试验数据或使用一定数量的动物能获得更多试验数据的方法。如果某一研究方案中必须使用实验动物,同时又没有可靠替代选择方法,则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降低到实现科研目的所必需的最小量。减少动物实验使用数量的基本方式包括:
(1)利用已有的数据
在许多情况下,是否要进行某一项动物实验取决于以往的动物实验结果能否满足需要,重复性研究无任何科学价值,因此,充分利用可靠的科学文献资料将会减少无谓的动物的使用。已公开的信息资源可从科学杂志、会议、书籍、专题报告等途径获取,也可从电子出版物获得,在利用文献前应分析文献的参考价值。
(2)实验方案的合理设计和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以及科学的结果统计分析,可以有效地控制实验中的生物学变异,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量,获得相同水平的研究结果。反之将会导致不必要的实验动物消耗和浪费。动物实验之前,应对影响动物实验的生物学变异因素给予充分考虑,如动物的种类、品系、年龄、性别、体重、分组等。选择敏感性高的动物,合理的实验分组、减少对照组的设置,必要的预试验等都是有效减少实验室生物学变异的方法。如果动物实验设计周密,可以利用比较少的人力、时间和比较少的实验动物获得可靠而丰富的实验数据。如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采用改良后的固定剂量法代替经典的LD50急性毒性试验,可有效减少实验动物数量40%。
(3)替代方法的使用(同时见本章替代原则)
应用包括离体的组织器官和组织细胞培养、化学物理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微生物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以及各种先进的技术方法,可以达到减少使用动物的目的,使用低等动物(如果蝇、斑马鱼等)替代高等动物也属于替代方法的范畴,可以减少高等动物的使用量。
(4)实验动物的重复多次使用
考虑实验要求和动物的寿命,重复使用实验动物,可减少动物的使用量。在不同的科研实验项目中,按照不同的研究目的,尽可能地共用动物,也可减少科研活动中的动物使用数量。重复使用动物或共用动物会增加对单个动物的伤害和痛苦,对重复动物使用或共用动物的建议应谨慎。
(5)动物实验协作研究
通过有效的组织,加强不同实验室或研究组之间的协作或合理的实验安排,以达到利用较少的动物获取大量数据来说明动物实验的目的。
(6)使用近交系
从遗微生物学的角度考虑,不同种类、同一种类不同品系的实验动物对同一实验处理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且具有较高的感受性、敏感性,易相互感染,从遗传学的角度考虑,选择适宜的动物品种或品系(如近交系或仔一代杂交动物等)可减少动物的使用量。
(7)实验SPF级别
不符合标准要求的非健康动物对实验处理可能产生不应有的生物学应答,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误导人们对科学现象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选择高质量的动物(如SPF动物),不仅是保证动物实验数据可靠性的基本要求,也保证动物实验成功率,减少因动物质量不合格而导致的重复性实验,减少动物的使用量。
(8)操作技术
每一步实验操作都对最终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制定并在全实验过程中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实验操作技术的规范化不仅是善待动物的需要.也是保证动物实验结果科学、可靠的要求。提高实验人员操作技术的熟练性.严谨性可提高实验的成功率,从而达到减少使用动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