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实验方法

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等模型的建立注意事项、模型评估及常见问题和预防措施分析

2016年03月16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动物实验室 作者:赵桂锋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手术建立动物脑缺血模型是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有开颅性和非开颅性两种。非开颅性有线栓法和栓子注射法等。本文介绍线栓法的手术图谱及建模讨论。其优点是模型成功率高,成模标准容易判断。

一、目的: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及再灌注模型

二、背景:

手术建立动物脑缺血模型是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有开颅性和非开颅性两种。非开颅性有线栓法和栓子注射法等。本文介绍线栓法的手术图谱及建模讨论。其优点是模型成功率高,成模标准容易判断。

三、解剖学基础

大鼠大脑供血主要来自于四条动脉,分别为左右颈内动脉和左右椎动脉,左右椎动脉经枕骨大孔入颅腔,汇合形成基底动脉。左右颈内动脉经过后破裂孔进入颅腔内,最后分成后交通支动脉、脉络膜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此文中线栓导入路径:经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willis环-大脑中动脉分叉处。

四、建模方法

(一)材料:

1、动物:Wistar/SD大鼠,雌雄不限,体重180~250g

2、常规消毒药品和手术器械。

3、栓线

(二)手术概述

1、术前准备:动物常规麻醉,仰卧保定在手术台上,四肢胶带松紧适度粘贴,消毒处理。根据术者习惯动物头部可以左右偏斜,以防止鱼线插入翼腭动脉。脖子下面也可安放枕头,以方便操做。

2、颈部深层血管主要是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注意分离神经时不要过度牵拉神经,以免造成心跳、呼吸改变导致动物死亡。

(三)基本线栓路线

●经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

1、颈部正中切开,钝性剥离颌下腺,暴露颈总动脉与迷走交感神经链长约1cm。 直至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分叉远端5毫米处。

2、在颈总动脉穿线两根备用(用于结扎颈总动脉暴露处的近心端,和固定鱼线)。

3、动脉夹夹闭颈内动脉,在颈总动脉远心端近颈内颈外动脉分叉开一小口。  切口的角度一般为45度,切口为血管直径的1/3以方便插管。

4、将制备好的鱼线插入上述小口向远心端推进至颈内动脉夹闭处,松开动脉夹,调整插线推进方向和角度。

5、以颈内动脉与咬肌边缘交界处为标志,插入深度为18~20mm,以稍有抵触感为止,2-0丝线打死结结扎固定插线与颈总动脉。

6、2-0丝线连续缝合筋膜,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消毒。

7、术后保温,直到大鼠苏醒。

●经外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

1、颈部正中切开,钝性剥离颌下腺,暴露颈总动脉与迷走交感神经链长约1cm。分离颈外动脉至远端5毫米处。

2、在颈外动脉穿线两根备用(用于结扎颈外动脉暴露处的远心端,和固定鱼线)。

3、动脉夹夹闭颈总动脉近心端,结扎颈外动脉远心端,在颈内颈外动脉分叉处颈外动脉上切一小口,切口的角度一般为45度,切口为血管直径的1/3以方便插管。

4、将制备好的鱼线插入上述小口并牵拉颈外动脉尽量与颈内动脉成直线,向远心端推进至颈内动脉,调整插线推进方向和角度。
5、以颈内动脉与咬肌边缘交界处为标志,插入深度为18~20mm,以稍有抵触感为止,2-0丝线打死结结扎固定插线与颈总动脉。

6、2-0丝线连续缝合筋膜,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消毒。

7、术后保温,直到大鼠苏醒。

8、如需再灌注,可以将线栓留长些在外面,以便抽出线栓再灌注。

●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

1、颈部正中切开,钝性剥离颌下腺,暴露颈总动脉与迷走交感神经链长约1cm。直至颈内动脉远端0.5cm处。

2、在颈内动脉穿线两根备用(用于结扎颈内动脉暴露处的远心端,和固定鱼线)。

3、动脉夹夹闭颈总动脉近心端及颈外动脉远心端,在颈内颈外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上切一小口,切口的角度一般为45度,切口为血管直径的1/3以方便插管。

4、将制备好的鱼线插入上述小口向远心端推进至颈内动脉,调整插线推进方向和角度。

5、以颈内动脉与咬肌边缘交界处为标志,插入深度为18~20mm,以稍有抵触感为止,2-0丝线打死结结扎固定插线与颈内动脉。

6、2-0丝线连续缝合筋膜,1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消毒。

7、术后保温,直到大鼠苏醒。

(四)线栓路线选择

线栓路线选择的原则主要是根据是否需要缺血再灌注以及将操作对动物的影响降到最低。

1、经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此路线可以用于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制作,无需对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进行细分,所以操作起来简单。

2、经外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此路线适用于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制作,无需结扎颈总动脉,再灌注时可以将线栓抽出至颈外动脉,恢复术侧颈内动脉的血供,再灌注效果明显可靠。

3、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此路线适用于永久性缺血,因为无需结扎颈外动脉及颈总动脉,所以其优点显而易见,不影响术侧颈外动脉的血供。

五、模型评估标准:

血流量检测: 多普勒血流测量仪测量。

临床症状:(术后3-6小时观察行为学变化)

1、大鼠对侧肢体无力行走时明显向对侧旋转,不能完全伸展对侧前肢;

2、提尾倒立时身体弯向对侧,手术对侧前肢下垂;

3、重者瘫痪,身体明显倾斜,头偏向对侧,不能自发行走。

行为学评分:按Hunter评定标准

1、0分:无神经损伤症状;

2、1分:不能完全伸展对侧前爪;

3、2分:向瘫痪侧转圈;

4、3分:向手术对侧倾倒;

5、4分:不能自动行走,意识丧失。

大脑梗死范围:

整脑冠状切片,(TT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正常组织染色呈红色,梗死区呈白色。病理指明缺血与非缺血部位区别。

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按出现机率顺次排列)

1、分离迷走交感神经链时过度牵拉神经,从而引起动物呼吸、心跳、血压改变,引起死亡(极易发生)

预防措施:顺其走行方向(新手建议用玻璃分针)小心剥离,切忌横向过度牵拉。

2、线栓进入翼腭动脉导致造模失败。(极易发生) 

预防措施:翼腭动脉在距颈内和颈外动脉分叉处3~5mm处向外侧走行,与颈内动脉的夹角约为15~45°之间,所以插线推进时应该调节插线角度和推进方向(插线方向颈外动脉侧即可),鱼线插入方向调整为向内侧用力,插入3~5mm后即可避开翼腭动脉。建议采用鱼线原有的弯曲度.

3、再灌注抽出线栓的时候,过度牵拉导致颅内血管拉扯破裂,形成颅内出血,颅内压升高,导致死亡。(极易发生)

预防措施:线栓使用前经指甲油处理,晾晒5分钟,然后浸入肝素生理盐水中备用,再灌注回抽线栓时,力度适中,不易回抽过快。

4、线栓过深或插线过程中用力过度导致血管穿透,引起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或者术中出血过多导致死亡。(常发生)

预防措施:颈总动脉分叉处对于个体大鼠来说变异较大,不宜做为定位标志,以颈内动脉与咬肌边缘交界为定位标志较稳定。插线过程要轻柔,以插线没有弯曲和抵触感为适,有抵触感时立即停止插线推进。鱼线的头端要进行钝化处理(加温或者细砂纸打磨成钝头)。商品线栓头端已经经过处理,可以有效防止刺穿血管。

5、插线推进深度不够,未能阻断手术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供应。(常发生)

预防措施:插线前做好标记工作,在距离插线前端18mm和20mm处各做一标记,以颈内动脉与咬肌边缘交界为定位标志,用来掌握推进深度。当鱼线插入到指定位置的时候会有轻微的阻力感,过度用力鱼线会有少许弯曲。

6、大鼠在麻醉维持期阶段,因为其体温调节失衡,术中和术后控制局部温度是必要的和简单的。温度保持在30~32度为宜。例如专用的保温箱或局部灯照加激光检测体温等措施。(常发生)

7、TTC染色梗死区无染色或染色效果不佳(常发生)

预防措施:TTC避光现用现配,避光37℃染色,染色过程翻转,切片厚度不应超过2mm。

8、在颈总动脉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分叉处有结缔组织包膜,内包有颈动脉体,剥离颈内、颈外动脉时需注意,不可过度刺激之,以免引起呼吸、心跳、血压的改变,影响动物生命安全。(不常发生)

预防措施:分离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时要钝性随其走行方向小心分离,尽量避免触及颈动脉体。

9、栓线种类及特点:

鱼线(头端平齐,直径0.20~0.28mm,长度50mm,距前端20mm处标记,鱼线头端加温或在细砂纸上打磨处理成圆球型或钝头)增加线栓种类的介绍,如鱼线及其处理。硅胶专用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