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推荐或发布相关实验技术、实验攻略、实验经验分享等。
多巴胺2型受体基因敲除垂体瘤小鼠模型
2016年04月07日
来源:《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作者:刘恩岐 李亮平 师长宏
责任编辑:wlladmin
摘要:多巴胺2型受体基因敲除垂体瘤小鼠模型
【造模机制】多巴胺是垂体激素分泌的主要抑制性调节物。多巴胺2型受体(dopamine receptor,D2R)基因敲除小鼠表现为慢性高PRL血症和前叶PRL细胞增生,但无腺瘤转化的证据。老年雌性纯合子对长期PRL刺激反应,可发生子宫腺瘤。这些资料揭示了在控制垂体生长中下丘脑起着关键作用。
【造模方法】将含有外显子6、7、8的12kb D2R的基因组片段用大鼠D2R cDNA杂交探针从129/SvEv噬菌体文库中分离出来。用标准再克隆技术将外显子7和外显子8的5'端一半删除,用 neor盒替代,构建打靶载体。筛选定点整合ES细胞,将ES细胞注入到C57BL6J小鼠的囊胚内,产生嵌合体小鼠,再回交产生F1杂合子子代。
【模型特点】D2R基因敲除小鼠3月龄时 PRL水平增高,随后慢性高PRL血症持续终生。垂体增生,MSH下降。PRL细胞无野生型那样致密分泌颗粒,但有脱颗粒的细胞,提示PRL分泌是持续进行的。生长激素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和促甲状腺细胞减少。
雌性小鼠PRL水平较雄性高,8月龄雌鼠有垂体增生,16月龄后发生高度血管化的腺瘤。
【模型评估和应用】
基因敲除垂体瘤小鼠模型包括D2R基因敲除、 PRL受体基因敲除、肿瘤生长因子2型受体基因敲除。本章节主要介绍D2R基因敲除垂体瘤小鼠模型。由于垂体瘤的发生并非单个基因所决定的,D2R基因敲除导致PRL抑制因子的去除,产生高泌乳血症和垂体增生,部分模拟了垂体瘤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此模型用于研究垂体泌乳素的分泌调节及泌乳素细胞增生机理。
上一篇:转基因垂体瘤小鼠模型[ 04-07 ]
下一篇:诱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动物模型[ 04-07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