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推荐或发布相关实验技术、实验攻略、实验经验分享等。
急性髓性白血病动物模型
2016年04月15日
来源:《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作者:刘恩岐 李亮平 师长宏
责任编辑:wlladmin
摘要:急性髓性白血病动物模型
【造模机制】采用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系HL-60异体移植于具有T、B淋巴细胞功能联合免疫缺陷的SCID小鼠,建立具有人类造血功能的 SCID小鼠模型,这是当今研究人类髓系白血病最常用的动物模型。
【造模方法】制备HL-60细胞悬浮液,经4~5周、体重15~20g的SCID小鼠尾静脉注射,注射细胞量为6×10000000~7×10000000个/只小鼠,创面按压止血即可。
【模型特点】①小鼠发病较快,3周在外周血中即可见到白血病细胞的浸润,且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比例可逐渐达到3%~11%,随机抽取发病小鼠行骨髓检查,骨髓白血病细胞均达到了人类白血病的诊断比例(即>30%)。小鼠出现了精神状态差、活动减少、步态不稳、行动迟缓、食欲下降等类似人白血病的起病症状,部分小鼠在腹腔内形成实体瘤。②SCID小鼠于静脉或腹腔接种HL-60细胞都能快速地在体内播散而发病。腹腔接种后,瘤细胞可向周围组织和器官直接浸润;静脉接种则表现为全身各脏器不同程度的白血病细胞的浸润,外周血出现大量的白血病细胞,与人类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
【模型评估和应用】该模型是目前研究人类急性髓性白血病应用较为广泛的动物模型。主要用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和药效方面的研究。
上一篇:移植性白血病动物模型[ 04-13 ]
下一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动物模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动物模型[ 04-15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