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实验攻略

小鼠主要品系、种群

2016年05月03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医学实验动物学》 作者:章金涛 金树兴等主编 责任编辑:wlladmin
摘要:小鼠主要品系、种群

1.近交系

(1)C57BL/6  1921年由Little用Abby Lathrop的原种雌鼠57和雄鼠52交配而得 C57BL。1937年将C57BL分成2个亚系,即C57BL/6和C57BL/10。1975年由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引进我国。毛色基因为aaBBCC(黑色),IgG在20个月龄前缓慢增加,IgG2b为高值,IgG1为低值,无菌环境饲养的动物较普通环境饲养的动物其IgG绝对量低,而IgM较高。新生的仔鼠中患小眼或无眼症的发生率雄性为3%,雌性为16.8%,0.6%出现后肢多趾症。乳腺癌发病率低(约1%),对放射物质耐受力强,用致癌剂难以致癌。眼畸形、口唇裂的发生率达20%,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发病率为6%。对结核杆菌、百日咳、组胺易感因子敏感,嗜酒性高。繁殖率较低,需补给高脂饲料,离乳时幼仔往往会出现原因不明的脱毛,饲养中除固型饲料外,补给鸡蛋和少量鸡用的混合颗粒料可防止脱毛。平均寿命雌鼠692d,雄鼠676d,最长达1200d。据统计,该小鼠是使用率最高的近交系动物,常用于肿瘤学、生理学、遗传学研究。

(2)C3H系  1920年育成,与CBA系同一起源,1985年由美国引进我国。主要亚系 C3H/Bi、C3H/He、C3H/HeJ、C3H/St、C3HeB/FeJ、C3H/DiSn、C3H/Sf、C3H/HeI等,毛色基因为AABBCC(野生色)。组织相容性基因H-2k;在IgG的亚类中IgG1和IgG2a为高值,IgG2b为低值。IgGl量增至生后3个月龄开始下降,因为IgG2a变动不大,所以9个月龄时与IgG1相比为高值。IgG2b和IgA为100~200μg/mL的低值,无变动。IgM伴随月龄的增大而有所增加。无菌动物的IgM量为普通级动物的2倍以上,易诱发免疫耐受性。C3H/HeI对脂多糖非特异性活化B细胞的作用呈低反应性,其他亚系为高反应鼠,对鼠伤寒沙门菌C5有抵抗力。红细胞及白细胞数较少,皮下注射5%酪蛋白0.5mL,5次/周,3周后全部患淀粉样变症。血液中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乳腺癌发病率为97%,雌、雄性白血病发生率分别为0.5%和14%。14个月龄雄性小鼠肝癌自发率为85%,较易饲养。繁殖用雌鼠约5个月龄便有乳腺癌发生,对幼仔哺育不良,易感染下痢症。本品系雄鼠对氨气、氯仿、松节油等气体特别敏感,且死亡率高,但雌性不强。对致肝癌因素敏感,对狂犬病病毒敏感,对炭疽杆菌有抵抗力。主要用于肿瘤学、生理学、核医学、免疫学的研究。

(3)BALB/c  1913年育成,1979年由美国引入我国。亚系有BALB/cd、BALB/cJ、 BALB/cAnN等。毛色基因AAbbcc(白色),组织相容性基因H-2d。本系易患慢性肺炎,6个月龄以后大多数个体出现免疫球蛋白过多症,主要是IgG1和IgA量的增加。如果腹腔注射脑矿物油可引起浆细胞瘤,其发生率约为60%,一般较难诱发免疫耐受性。肺癌发病率雌性为26%、雄性为29%,网状细胞瘤8%,血管瘤6%,淋巴肉瘤4.5%,乳腺癌3%。对致癌因子敏感,常发生肾上腺癌和肺癌。血压较高,网状内皮系统器官与体重之比较大,大部分雄鼠在20个月龄前出现脾脏淀粉样变性,对X射线照射极为敏感,对鼠伤寒沙门菌C'5敏感,对麻疹病毒中度敏感。老龄鼠常患心脏病、动脉硬化症,乳腺肿瘤发生率低。SPF级动物雌雄寿命分别为561d和509d。本品系生育期较长,容易饲养繁殖,最适温度为26~27℃,个体体形较细小。由于本品系动物易患肺炎,因此应避免和其他近交系小鼠同室饲养,以免发生交叉感染。主要用于肿瘤学、生理学、免疫学、核医学和单克隆抗体等研究。

(4)DBA/21909年由Little育成,是最早培育成功的第一个近交系,主要亚系DBA/2、 DBA/2J等。毛色基因aabbccdd(淡巧克力色),1977年由英国实验动物中心引进我国。本品系产仔数少,不易哺育,较难繁殖。普通环境饲养3个月小鼠其血清免疫球蛋白量为1000μg/mL左右,仅相当于C57BL/6、C3H/He和BALB/c的1/2,其中IgM值较高,为221.6μg/mL,而IgG为低值,仅相当于其他品系小鼠的1/2~1/4。在IgG的各亚类中, IgG1高值,IgG2b最低,缺乏补体C5,DBA/2和CBA的杂交一代F1于18个月龄时发生浆细胞性白血病,可在血清中测出与BALB/c浆细胞瘤相同的M成分。动物体内红细胞增多,血压较低,维生素K缺乏,氯仿和氧化乙烯引起的死亡率高。肾上腺脂质储存少,心脏有钙盐沉着,嗜酒性低,对百日咳组胺易感因子敏感,对疟原虫感染有一定抵抗力。经产鼠乳腺癌发生率66%,未产鼠为3%。白血病发生率雌鼠为6%,雄鼠为8%。听源性癫痫发作36日龄小鼠为100%,55日龄后为5%。对鼠伤寒沙门菌C5有抗力,对百日咳组胺易感因子敏感。雌雄鼠中均有淋巴瘤生长,SPF级动物雌雄鼠平均寿命分别为719d和629d。本品系产仔数少,不易哺育,较难繁殖。常用于肿瘤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的研究。

(5)CBA 1920年由Strong从雌性Bagg albino和雄性DBA品系杂交后代中近亲交配培育而成,主要亚系有CBA/Br、CBA/Ca、CBA/J、CBA/st、CBA/H等。于1973年杰克逊实验室近交159代,毛色基因AABBCC(野生色),组织相容性基因H-2k。本品系易诱发免疫耐受性,对维生素K缺乏高度敏感,如果连续注射酪蛋白后较C3H品系更易引起淀粉样变症。雌鼠乳腺癌发生率为60%~65%,雄鼠肝癌发生率为65%。对麻疹病毒高度敏感。SPF雌雄鼠寿命分别为825d和486d。

(6)A 1921年育成,主要亚系有A/He、A/J、A/WySN等。1973年和1977年,分别从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和英国实验动物中心引入我国。毛色基因为aabbcc(白色),组织相容H-2a。初生仔鼠7.6%有唇裂,0.5%有后肢多趾症。6个月龄雌鼠44%红斑狼疮和抗核抗体均为阳性。经产鼠乳腺癌发生率高(30%~80%),肺癌发生率雌鼠为5%~6%(A,A/He)、30%(A/J),肝癌发生率为10.8%(A/He)。老龄鼠多发肾脏病,有的可发生心脏病。可的松极易诱发唇裂,对麻疹病毒高度敏感,对X射线非常敏感。在致癌物质作用下,肺肿瘤发病率高。常用于肿瘤学、免疫学等的研究。平均寿命400d,SPF动物雌、雄鼠分别为512d和588d。

(7)AKR 1936年育成,1975年由英国实验动物中心引进我国。主要亚系有AKR/ A、AKR/J、AKR/N等,毛色基因型aaBBcc(白色),组织相容性基因H-2k。A系动物主要特点是体内缺乏补体C5,易诱发免疫耐受性。为高发白血病品系,淋巴性白血病发病率雄性为76%~99%,雌性为68%~90%。血液内过氧化氢酶活性高,肾上腺类固醇脂类浓度低。对百日咳组胺易感因子敏感。常用于肿瘤学和免疫学等的研究。

(8)TA1(津白1号)和TA2(津白2号)  天津医学院分别于1955年(TA1)和1963年(TA2)由昆明小鼠近亲交配育成,毛色基因型aabbcc(白化)。繁殖力中等,TA1为自发低乳腺癌系,TA2为自发高乳腺癌系。

(9)615  196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和血液学研究所将普通小白鼠与C57BL/6杂交育成,毛色基因型aabbCC(深褐色),肺腺癌发病率高。8月龄后开始出现衰老现象,表现为肥胖、增重。对津638白血病病毒敏感。

2.封闭群

(1)昆明小鼠(KM)  白色,1926年美国Roekeffler研究所从瑞士引入白化小鼠培育成瑞士种小鼠。1946年从印度Haffkine研究所引入我国云南昆明,1952年由昆明引入北京生物制品所,1954年推广到全国。该鼠特点是抗病力和适应力很强,繁殖率和成活率高。常见肿瘤为乳腺癌,发病率25%,是我国应用最多的实验小鼠,广泛用于药理、毒理、病毒和细菌引起的传染病的研究,以及生物制品的检定。

(2)NIH  白化,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培育而成。特点是繁殖力强、产仔成活率高,雄性好斗。广泛用于药理和毒理研究以及生物制品检定。

(3)ICR  又名Swiss Hauschka,白化。起源于美国Hauschka研究所饲养的瑞士小鼠。我国现在饲养的ICR小鼠是1973年从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引进,生育能力高。

(4)CFW  白化,起源于Webster小鼠,1935年英国Carwarth公司由美国Rockeffler研究所引进,经20代近交培育后,采用随机交配而成。我国于1973年从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引进。

(5)LACA  白化,引进英国实验动物中心后改名为LACA。1973年我国从英国实验动物中心引进。

3.杂交一代动物(F1代)  F1杂种(F1-hybrid)是指根据需要在2个品系动物之间有计划地进行交配所获得的第1代动物。实验动物的杂交F1代虽然遗传型是杂合的。但在各个体之间却具有相同的遗传型与表现型,做一般实验用能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 F1代小鼠具有清楚的遗传背景和双亲的特性,而且均一性比亲代好。生命力强,对各种实验重复性好,得到广泛的应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