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药的选择及常用麻醉形式
一、麻醉药的选择
(一)、理想的麻醉药应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1、麻醉完善,实验过程中动物无挣扎或呜叫现象,麻醉时间大致满足实验要求。
2、对动物的毒性及所观察的指标影响最小。
3、使用方便。麻醉药需根据动物的种类和不同实验手术的要求选择,麻醉必须适度,过浅或过深都会影响手术或实验的进程和结果。
(二)、常用麻醉有下列两种形式:
1、局部麻醉
常用5~10 g/l普鲁卡因,动物实验中多采用局部皮下浸润麻醉。剂量按所需麻醉面积的大小而定,一般不超过50 mg/kg。
2、全身麻醉
(1) 吸入麻醉 乙醚(ether)为吸入性麻醉药,可用于各种动物,尤其是时间短的手术或实验。将乙醚滴在棉球上放入玻璃罩内,利用其挥发的性质,经呼吸道进入肺泡,对动物进行麻醉。吸入后约15~20 min开始发挥作用。其优点:麻醉深度易于掌握,比较安全,术后动物苏醒较快。缺点:需要专人管理,在麻醉初期常出现强烈兴奋现象,对呼吸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使粘液分泌增加,易阻塞呼吸道而发生窒息。对于经验不足的操作者,用乙醚麻醉动物时,容易因麻醉过深而致动物死亡。另外乙醚易燃、易爆,对人亦有作用,使用时应避火、通风,并注意安全。(已少用)
(2) 注射麻醉
巴比妥类 各种巴比妥类药物的吸收和代谢速度不同,其作用时间亦长短不一。戊巴比妥钠(sodium pentobarbital)在实验中最为常用。该品为白色粉末,常配成1%~3%水溶液由静脉或腹腔给药。一次给药麻醉的有效作用时间持续为3~5 h,属中效巴比妥类。静脉注射时,前1/3剂量可快速注射,以快速度过兴奋期;后2/3剂量则应缓慢注射,并密切观察动物的肌肉紧张状态、呼吸频率和深度及角膜反射。动物麻醉后,常因麻醉药作用、肌肉松弛和皮肤血管扩张,致使体温缓慢下降,所以应设法保温。硫喷妥钠(sodillm thiopental)为浅黄色粉末,其水溶液不稳定,故需在使用之前临时配制成2.5%~5%溶液经静脉注射。—次给药可维持0.5~1 h。实验时间较长时可重复给药,维持量为原剂量的1/l0~1/5。适用于较短时程的实验,属短效或超短效类。巴比妥类对呼吸中枢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麻醉过深时,呼吸活动可完全停止。故应注意防止给药过多、过快。对心血管系统也有复杂的影响,故这类药物不用于研究心血管功能的实验动物麻醉。
乌拉坦(urethane) 又名氨基甲酸乙酯,作用性质温和,易溶于水,对动物麻醉作用强大而迅速,安全范围大,多数动物实验都可使用,更适用于小动物麻醉。可导致较持久的浅麻醉,对呼吸无明显影响。优点是价廉,使用简便,—次给药可维持4~5 h,且麻醉过程较平稳,动物无明显挣扎现象;缺点是苏醒慢,麻醉深度和使用剂量较难掌握。乌拉坦对兔的麻醉作用较强,是家兔急性实验常用的麻醉药,对猫和犬则奏效较慢,在大鼠和兔能诱发肿瘤,不宜用于长期存活的慢性实验动的麻醉,本药易溶于水,使用时配成10%~25%溶液。若注射剂量过大,则可致动物血压下降,且对呼吸影响也很大。用此药麻醉时动物保温尤为重要。
氯醛糖 本药溶解度较小,常配成1%水溶液。使用前需先在水浴锅中加热,使其溶解,但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以免降低药效。本药安全范围大,能导致持久的浅麻醉,对自主神经中枢无明显抑制作用,对痛觉的影响也小,故特别适用于研究要求保留生理反射(如心血管反射)或神经系统反应的实验。
实验中常将氯醛糖与乌拉坦混合使用。以加温法将氯醛糖溶于25%的乌拉坦溶液内,使氯醛糖浓度为5%。犬和猫静脉注射剂量为1.5~2 m1/kg混合液,其中氯醛糖剂量为75~100 mg/kg。兔也可用此剂量做静脉注射。
非挥发性麻醉药的优点:
使用简便,一次给药(硫喷妥钠除外)可维持较长时间的麻醉状态,手术和实验过程中不需要专人管理麻醉,而且麻醉过程比较平稳,动物无明显挣扎现象。
缺点:苏醒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