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修饰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小鼠在基因和遗传领域的研究中具有特殊的优势,随着近年来该领域中各项技术的进步与成熟,更多与骨发育和重建密切相关的基因相继被发现,基因修饰小鼠骨质疏松模型的建立与研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下面举例基因修饰小鼠骨质疏松模型以及可能的造模靶基因有如下几种:
(一)OPG基因敲除小鼠模型
【造模机制】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又称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小鼠敲除该基因,则促进破骨细胞分化。OPG基因敲除小鼠无其他身体缺陷,但由于破骨细胞生成过多,骨吸收作用过强而使得全身骨矿密度、骨生物力学性能明显下降,进而导致骨质疏松。
【模型特点】该模型具有全身骨质疏松发生情况稳定、动物本身未受外界因素干预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原发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缺点是造模早期容易出现多种骨质疏松性骨折。(二)RUNX2过表达小鼠模型
【造模机制】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是一种成骨分化特异性转录因子,并通过诱导核转录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并抑制OPG而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过表达RUNX2小鼠的成骨细胞均不成熟,破骨细胞分化和骨吸收丝毫不受影响,骨吸收严重,进而导致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
【模型特点】该模型可以用于证明与调控成骨细胞活性相关的独立的功能性分子可能会诱发骨质疏松。但由于该模型表型的相对短暂性(骨密度明显下降期2~8周),不适于对外部分子对机体骨密度影响的研究。
(三)HSV-TK转基因小鼠模型
【造模机制】通过将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基因(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HSV-tk)转入目标细胞并以骨钙蛋白基因驱动其表达。
【模型特点】该转基因小鼠成骨细胞的缺失导致骨生长的停止,进而形成骨质疏松。通过对成骨细胞条件性的控制和可逆性的去除可建立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模型,可用于包括低骨量和抗骨吸收药物缺乏的影响研究以及治疗骨质疏松新方法(如,基因疗法)的可行性研究。
(四)OASIS基因缺乏小鼠模型
老化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诱导物(OASIS)是一种新型内质网应激转换器,在成骨细胞中显著表达,可以激活Ⅰ型胶原合成基因,并且影响成骨细胞骨基质蛋白的分泌。OASIS基因缺乏的小鼠骨形成功能受到抑制,骨脆性和骨折风险增加。该模型适合进行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开发与疗效的研究。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