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自发性白癜风动物模型

2016年07月27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作者:刘恩岐 李亮平 师长宏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白癜风(vitiligo)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以局限性或泛发性皮肤黏膜色素脱失为特征。本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5%,发病无性别与种族差异。白癜风是由于皮肤和毛囊的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系统的功能丧失而引起,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自身免疫、神经体液因素、自身细胞毒性以及黑素细胞自毁学说。其中自身免疫学说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白癜风动物模型可分为自发性模型、化学脱色素模型以及基因修饰模型。

可人为诱导一些动物(如鸡、啮齿类、狗、猫以及马)出现局部色素脱失。这些动物体内多存在抗黑素细胞抗体,其中最为常用的是Smyth line(SL)鸡以及C57BL小鼠。

【造模机制】SL鸡最早是在一笼褐色鸡(brown line)中被偶然发现的一只白色母鸡,从它翅膀上的标记看,在孵化出壳时为褐色。经过反复遗传选择实验,Smyth发现SL鸡与其双亲有各自不同的 MHC抗原,其3个亚系(SL101、SL102、SL103)分别拥有亲代MHC的一个基因型。

C57BL小鼠是Little于1921年培育成的近交系小鼠,是雌鼠57与雄鼠52交配而得的后代。 C57中毛色为黑色者称为C57BL,有C57BL/6、 C57BL/6J、C57BL/10等亚系。其中C57BL/6J-Ler vit/vit小鼠是C57BL/6J的同源突变系,是白癜风的小鼠模型。

【模型特点】SL鸡白癜风的发生是在黑素细胞固有的缺陷和针对黑素细胞的自身免疫基础上,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黑素细胞缺失。SL鸡在6~20周时可见羽毛色素脱失,出现白癜风概率为70%~90%,镜下可见脱色羽毛黑色素缺乏。色素脱失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斑秃样或普秃样外观改变,与人类的斑秃相似。观察发现SL鸡发病部位淋巴细胞浸润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增加,当黑素细胞完全丧失后其表达恢复到初始水平。除此之外,发生色素脱失前几周,血清中可检测到抗黑素细胞抗体,这些自身抗体可能通过补体介导途径和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破坏黑素细胞。

成年C57BL小鼠躯干黑素细胞限存于毛囊中,其毛囊黑素细胞仅合成优黑色素。C57BL/6J-Ler vit/vit小鼠可以自发出现背部以及腹部的色素脱失斑,毛发逐渐变白。与SL鸡以及人类白癜风患者类似,小鼠眼周也出现色素脱失。

【模型评估和应用】SL鸡的发病机制在遗传、免疫等方面均与人类相似,是研究人类白癜风较好的动物模型。广泛应用于对白癜风发病机制的研究。但该动物模型未涉及表皮色素脱失,不能用于对皮肤白癜风的研究。

与SL鸡相似,C57BL小鼠适合于研究鼠毛发色素形成,以及在毛发生长过程中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在白癜风相关的研究主要有毛囊黑素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节与白癜风复色的研究以及小鼠白癜风的遗传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