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模型制备

自发性特应性皮炎动物模型

2016年07月29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作者:刘恩岐 李亮平 师长宏 责任编辑:admin
摘要: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剧烈的瘙痒、明显的湿疹样变和皮肤干燥。西方发达国家儿童AD的发病率高达10%~20%,在成人中发病率约为1%~3%。2000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为0.69%。AD的病因复杂,目前认为其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感染、皮肤屏障功能异常、Th1/Th2失衡及神经免疫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常伴有个人及家族特应性病史(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目前在治疗上。对于AD尚无满意方案。无论对于探索发病机制还是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 AD动物模型都显得尤为重要。目前,AD动物模型主要分为自发性模型、抗原诱导动物模型以及基因修饰动物模型。

1997年,日本东京农工大学农学部松田浩珍首次报道了自发产生AD表型的Nc/Nga小鼠动物模型。

【造模机制】Nc/Nga小鼠是日本的一种宠物鼠,1957年由日本名古屋大学近藤恭司培育成功。近藤等发现该系小鼠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皮炎、脱发、贫血以及肾小球肾炎等变化,认为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动物模型。1997年,松田等对该系小鼠重新研究后,将其确定为AD动物模型。

1974年,DS无毛型(DS-NH)小鼠由近交系DS小鼠突变而来。DS-NH小鼠可以在普通生存条件下自发地发展成皮炎,研究认为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关。

【模型特点】8周时,Nc/Nga小鼠在耳、颊、眼睑、鼻、背等部位出现皮肤粗糙、红斑以及搔抓行为,进而发生糜烂、渗出、溃疡、结痂。随周龄增长,病情逐渐增加,到17周到达顶峰。组织学检查呈现明显角化过度、角化不全以及棘层肥厚,真皮内肥大细胞数目增加,嗜酸性粒细胞有脱颗粒现象。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较多CD4+T细胞、巨噬细胞以及少量CD8+T细胞浸润。Nc/Nga小鼠皮肤屏障功能破坏,水分丢失增加,皮肤中的神经酰胺水平下降,这些特点与人类AD非常相似。

9周时,DS-NH小鼠出现明显搔抓行为,面颈部、胸部和前肢屈侧皮肤出现红斑、水肿和糜烂,25周达到高峰。皮损中有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CD4+T淋巴细胞以及CD11b+巨噬细胞浸润。血清 IL-4以及IgE水平显著增加。

【模型评估和应用】Nc/Nga小鼠是较理想的 AD动物模型。但该模型有两方面不足:其一,AD发病率较低。为确保疾病表型的出现,通常需要敏感半抗原刺激;其二,很难对皮损的严重程度进行量化。因此。该模型较多地应用于AD发病机制的研究,在临床药物筛选方面则受限较多。

DS-NH小鼠目前并不是公认的用于研究AD的最佳小鼠模型,其与NC鼠以及和AD的联系和区别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