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订阅

实验方法

小型猪牙周膜细胞培养

2016年09月30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小型猪医学研究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陈华主编 责任编辑:yjcadmin
摘要:小型猪牙周膜细胞培养

1.实验方法  6月龄的小型猪,体重约25kg。小型猪常规麻醉,无菌条件下拔除小型猪的上下颌8颗前牙(4颗尖牙,4颗切牙),立即投入含有双抗的D-Hank平衡盐溶液的无菌包装瓶中,轻轻晃动5~10分钟,将牙根面的血迹冲洗干净,冰浴下立即送往实验室。在超净工作台内,用持针器夹住牙颈部,根面朝上,用20ml无菌注射器抽取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牙齿根面。锐利的龈下刮治器刮取牙根中1/3的牙周膜,并将组织剪成1mm3左右的小块,每小块间距5mm左右,均匀地接种在25cm2一次性无菌培养瓶的瓶底。倒置培养瓶,向瓶内注入含有200ml/L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和100g/L链霉素的高糖DMEM培养液3ml,放入细胞培养箱(5%CO2、37℃、100%湿度)孵育。2~4小时待组织小块贴附后,将培养瓶慢慢翻转平放,使液体缓缓覆盖组织小块,静置培养。接种1周内,由于组织块粘贴不牢固,应避免换液和观察,以免组织块受到冲击而飘起。之后每3天更换1次培养液,每次加入3~4ml培养液,密切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发现细胞游出后照相记录。

2.实验结果

(1)小型猪牙周膜细胞培养成功率:在拔除的小型猪4颗切牙和4颗尖牙中,采用组织块培养法,成功培养出4颗切牙的牙周膜细胞,培养成功率50%,其中切牙的培养成功率为100%,尖牙的培养成功率为0。

(2)细胞生长和形态学表现:原代培养第7~14天,倒置显微镜观察到组织块周围有细胞游出。细胞以组织块为中心向四周扩展,也可见到远离组织块游离的个别细胞小团。细胞呈梭形、星形或多角形,突起细长,胞体丰富,胞浆透明,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排列成放射状及漩涡状。原代培养30天左右,细胞相互汇合可达瓶底的80%~90%,进行1:2传代。传代后小型猪牙周膜细胞生长较快,4~6天可再次传代。不同形态的细胞对胰蛋白酶敏感性不同。梭形的成纤维样细胞3~5分钟便可被消化下来,且形态不发生改变。上皮样细胞对胰蛋白酶敏感性差,呈簇状生长,通过细胞传代,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可从上皮样细胞中分离出来。

(3)免疫化学鉴定结果:光镜下对第3代小型猪牙周膜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抗波形丝蛋白染色阳性,阳性颗粒在胞质内分布均匀,胞核清晰无染色。抗角蛋白染色阴性,表明小型猪牙周膜细胞为中胚层组织来源。

(4)细胞生长曲线:小型猪牙周膜细胞生长曲线近似于S形,有明显的滞留期、指数生长期和平台期。接种后24小时内,因受胰蛋白酶消化影响,细胞数量有所减少,以后逐渐增加。从第3天开始细胞增殖加快,进入指数生长期,第8天时细胞数目达峰值,此后细胞长满培养皿,因接触抑制不再分裂、增殖减缓,进入平台期。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Baidu
map